第十四章 等待一種可能(第4/5頁)

曹丕則陷入了深思。為世事的不可測。

因為陸遜沒有如他所願去追擊劉備,這讓他大跌眼鏡。

曹丕一直覺得,人性當中有些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有了快感你就喊,有了果實你就摘。陸遜現在不喊也不摘,毫無疑問這是違反人性的嘛……

也遏制了他的蠢蠢欲動。

曹丕一直是等著陸遜有所作為然後自己再有所作為的。彼一動我才動,彼不動我怎麽動?曹丕不明白了。

不明白便問道於賈詡。在郭嘉、荀彧、荀攸們相繼離開人世之後,賈詡成了魏國重量級的智囊之一。曹丕相信,這個人會給他答案。他想要的答案。

曹丕的問題是這樣的——我想一統天下,是先搞掉蜀?還是先搞掉吳?

這真是一個形而上的問題。只是在形而上的背後,隱藏著曹丕形而下的企圖——他的三路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幹掉東吳。

所以,曹丕現在需要的,只是賈詡給他一個出兵的理由。

賈詡給了。但是理由很曖昧。

賈詡認為,劉備是老江湖了,諸葛亮又是人尖子,所以搞掉蜀,很難;孫權、陸遜也都不是吃素的,再加上長江險要,難以卒圖,所以搞掉吳也很難。總而言之,現在不搞比搞好。

曹丕卻迫不及待——做男人,怎麽能不搞?更何況,他不是一般的男人,便揚言要派三路大軍伐吳,那心情,已是迫不及待。

尚書劉曄試圖阻攔。他重復了賈詡的理由,並強調指出,現在東吳新破蜀兵七十萬,正上下齊心,士氣高漲。特別是陸遜,足智多謀,實在是不好對付。所以現在的形勢,還是不搞比搞好。

曹丕沒有聽他們的,而是聽自己的。

就像很多人的胸懷,以為自己有容乃大,卻不知自尊心可以戰勝一切,廣闊天地,最終只容得下自己的一顆心。

他的三路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派出去了,曹仁出濡須,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馬數十萬人星夜兼程直撲吳境。

結果是沒有回來。

或者說幾個頭領回來了,大部分人馬都成了犧牲品。

曹丕個人意志的犧牲品。

因為孫權方面早有準備。不僅曹休被呂範殺敗。曹真、夏侯尚也被陸遜、諸葛瑾的伏兵內外夾攻,導致大敗。曹仁則夾著尾巴逃跑了。

的確很遺憾,一個人的沖動只能以慷慨激昂始,以垂頭喪氣終。曹丕終於知道,人世間還是有意外的,自己的智慧敵不過天意。他當然不願意承認自己比孫權、陸遜要笨。因為在這個世上混,很重要的一條真理是——任何時候都不要承認自己笨。

笨還出來混什麽?回家抱孩子好了。

當以上的過程都走得差不多之後,劉備傷感地發現,他的時代快結束了。

劉備,這個亂世的棄兒、曾經的有志青年、最著名的漂一代、蜀國皇帝、壯志未酬者,現在躺在白帝城永安宮裏,差不多快不行了。

病了。

病得很重。

那場失敗的戰爭重重地打擊了他,打擊了他的人生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可以毫無目標地生活,有些人卻必須有一個目標。哪怕是遙不可及、說出來令人啞然失笑的目標。

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他和曹操、孫權這三個老家夥,在亂世的江湖打拼了幾十年,目的就是為了吃掉對方,成為天下唯一的皇帝、功成名就者。

而現在他卻要半途而廢。

所以,世事真是難測啊。曾經當過孫子、曾經寄人籬下、曾經裝聾作啞、曾經義憤填膺,到老了還是壯志難酬。

這是人生的一種無奈。也是懸念。

現在,他的戲要謝幕了。在曹操謝幕之後沒幾年,劉備的人生演出也要戛然而止,只剩下孫權獨自弄清影,與後輩們繼續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劉備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幸還是不幸。

這個江湖,笑到最後的人是不是最幸福?還是最孤獨?

劉備想不了那麽多。他現在趕緊要做的就是交代後事。趁著還能呼吸,趁著思維還清晰。

諸葛亮從成都趕過來,老淚縱橫地跪在劉備病榻前。

這是一個時代的訣別,也是兩個男人恩義的訣別。

當年。隆中。帥哥。仁者。四目相對。一個目標。刹那間都已是白雲蒼狗,要陰陽兩隔了。

這個江湖,主演已越來越少。張飛、關羽都已不在,放眼蜀中,諸葛亮竟是為數不多的碩果僅存者。

劉備當然先是檢討自己的性格弱點。彝陵之戰,他不是敗給了陸遜,他敗給了自己。

自己的大意與豪邁。

不錯,“豪邁”表面上看是褒義詞,事實上卻是人生的一個陷阱——豪邁者往往不拘小節。不拘小節者難成大事,因為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