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等待一種可能(第2/5頁)

有殺氣必有伏兵,就像有流水必有桃花一樣,這是世界的對應法則。

周泰們卻不相信這一點。他們相信陸遜還是懦弱,不敢出擊。

他們很想有所作為,如果陸遜身上沒有那把權力之劍的話。

只是三天後,他們不敢有所作為了。

因為謎底揭開,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全副武裝的伏兵們從山谷中出來,掩護誘餌撤出。

世事一如陸遜所料。

周泰們這才知道,原來人世間的很多事,不到謎底揭開是不可以預測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陸遜做到了。

孤獨地做到了。

頂著壓力做到了。

但陸遜更加令人稱奇的是接下來他語出驚人——十日之內,必破蜀。

這一點讓眾將大跌眼鏡。因為眾將以為,破蜀要趁早,趁劉家軍立足未穩之際才有可能。現在劉家軍連營五六百裏,駐防已七八個月,很多要害地方,都已固守,怎麽能破?

陸遜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在技術手段上並不存在誰更牛×的問題。甚至很多時候,後發制人才能有所收獲,因為它打擊的是人性的弱點——疲憊、散漫、大意。

劉家軍剛來時氣勢洶洶、銳氣正盛,此時如果先發制人,毫無疑問是以弱對強,沒什麽勝算;現在七八個月時間過去了,雖然很多要害地方都已被劉家軍固守,但是疲憊、散漫、大意等種種狀況也在部隊當中滋生。

出擊已迫在眉睫。所謂十日之內必破蜀並不是開玩笑,而是玩真的。

因為陸遜要後發制人了。時機恰到好處的後發制人。

在最關鍵的時刻,劉備卻犯了一個最關鍵的錯誤。

他命令水軍,順流而下,沿江屯紮水寨,以此深入吳境。同時他又命令黃權統攝江北之兵,以防曹丕。

曹丕嘆息。為劉備的不智。

曹丕當然不相信黃權帶那點兵就可以阻擋自己的進攻——如果自己願意進攻的話。他只是覺得,劉備完了。自己被自己打敗。

不錯,人生的戰爭,說到底都是被自己打敗的。敗於不慎、自大以及過往的人生經驗當中。

就像此時的劉備。以為勝利在望,以為陸遜真是縮頭烏龜,卻不知烏龜把頭縮回去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再伸出來。

在這一點上,曹丕比劉備有先見之明。他對那些一頭霧水的手下如是嘆息說,劉備到底是不懂兵法啊,打仗哪有連營七百裏,而可以拒敵的道理?所謂包原隰險阻屯兵者,乃兵法之大忌也。劉備連這個常識都沒有,還打什麽仗?我斷定,劉備必敗於東吳陸遜之手,十日之內,一定會有消息傳來。

百官們卻不相信這一點,就像他們不相信月亮可以打敗太陽一樣。劉備是什麽?劉備是這個江湖上的太陽,已是如日中天,而陸遜說他是月亮都擡舉了他,他最多是顆流星,甚至是隕石,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毀滅自己。

以耀眼的形式。

曹丕輕笑。

孤獨地輕笑。

以預言家的感覺孤獨地輕笑。

因為他已經看到未來了。確鑿的未來。

只是沒人相信。

人世間最大的悲涼其實在於,在眾人沒有看到未來的時候自己先看到未來,並且還要眾人相信。這基本上是雞同鴨講,不具備在一個平台上交流的條件。

好在曹丕手上還有一樣東西——權力。

權力者言是一句頂一萬句的,哪怕聽者口服心不服。就在百官們言辭懇切地請曹丕出兵阻止黃權可能的進攻時,曹丕卻告訴他們黃權的進攻是虛擬的進攻,現在要討論的不是劉備方面未來會怎麽樣,而是要討論陸遜勝利以後會怎麽樣。陸遜如果取勝,一定會帶領吳兵去取西川;吳兵遠去,東吳空虛,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所以我們的下一個目標不是劉備,而是東吳……

涇渭從來分明,玄機從來無語

有一個成語叫拍案叫絕。

但很多時候,人們拍案並不是為了叫絕,而是叫苦。

就像現在的諸葛亮。

因為他手上捧著一份圖本。

劉備的七百裏連營圖。

圖本畫得浩浩蕩蕩,極盡豪邁氣勢,但在諸葛亮看來,卻是極為空洞和蒼白。

不錯,世事經常是反其道而行之。表面上豪邁的東西往往空洞不已。就像劉備這次的七百裏連營,諸葛亮看來看去,只看到了一樣東西。

火。

赤壁之戰,曹操敗在火攻上,現在劉備要重蹈覆轍了。當然,諸葛亮身為一代軍師,自然可以想出破解之道,只是有一樣東西他卻破不了。

任何人也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