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無奈(第3/4頁)

這個世界也的確有這麽一種人,能力不強卻善於表現。他們占據了人生的主動權。左右逢源,順風順水。很多能力超強的都落水了,唯獨他們,始終傲立潮頭。

就像諸葛瑾。

在東吳如雲的謀士當中,諸葛瑾資質平平,卻每次都表現搶眼。

這一次也是如此。

他要說服劉備,化敵為友,和孫權聯起手來共討曹丕。

毫無疑問,這是個烏托邦式的設想。起碼在孫權聽來是這樣。

但孫權還是同意諸葛瑾一試。

因為沒人了。這樣的時代,挺身而出既是態度,也是能力。他不看好諸葛瑾又能看好誰呢?

心硬心軟

劉備拒絕接見諸葛瑾。

雖然這個人是諸葛亮的哥哥。

他倒不是對諸葛瑾有什麽成見,而是不給自己機會。

心軟的機會。

不錯,男人要成就一件事情,必須硬起心腸一意孤行。劉備怕見了諸葛瑾,被對方一通聲淚俱下後,自己會軟下心腸來。

更何況他本身就是個心太軟的男人。

黃權卻勸他一見。畢竟是諸葛亮的哥哥啊,做人不可以這樣無情的。

黃權以為,一個人心硬還是心軟不在於看見什麽,而在於自己心中有沒有有主見。有了主見,妖魔鬼怪來了都不怕;沒有主見,躲在暗室都會心驚肉跳。

所謂暗室欺心。

劉備決定一見。就算是給自己一個考驗的機會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就這麽煉成的。

諸葛瑾果然侃侃而談,試圖說服。

他說,陛下,關羽以前在荊州時,吳侯曾數次求親,關羽都不答應。後關羽取襄陽,曹操屢次寫信給吳侯,讓他偷襲荊州;吳侯本來不肯的,可是呂蒙與關羽不和,擅自出兵,以至誤成大事,現在吳侯真是悔之不及。陛下啊,這都是呂蒙的罪過,非吳侯之過。現在呂蒙已死,冤仇已息。孫夫人也極想回到陛下身邊來。所以吳侯就令我為使,希望能夠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且將荊州仍舊交還,永結蜀吳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不知陛下以為怎樣?

劉備有一點點動心。不知不覺間,有一點點動心。

唉,人世間最可怕的武器是什麽?還是三寸不爛之舌啊。諸葛瑾一口一個陛下,叫得他心裏酥酥的。與此同時,“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且將荊州仍舊交還”,毫無疑問都能打動他的心。

這是什麽?這是誠意啊,也是孫權示弱的表現。要不要接受呢?

很快地,劉備就冷若冰霜了。

因為他發現了自己的心軟。可恥的心軟。

不錯,孫權給出的好處是大大的,特別是“將荊州仍舊交還”這一條,但是,他能將關羽仍舊交還嗎?

劉備馬上想到了四個字。

見利忘義。

自己現在就是見利忘義,忘了兄弟情義。

他是復仇來的,不是敲詐勒索來的。所以在這裏,交易是不存在的,甚至對話也是不應該存在的。

他開始對諸葛瑾怒目而視。

諸葛瑾卻不知趣,還在進行最後的說服。諸葛瑾說,天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什麽?知曉輕重大小。就讓我替陛下說說輕重大小之事吧。陛下是漢朝的皇叔,如今漢帝已被曹丕廢了,陛下不想著去剿滅曹丕,卻為關羽這樣一個異姓兄弟大動幹戈,正所謂舍大義而就小義也。再者說了,中原是海內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陛下不取,而來搶荊州,這是棄重而取輕也。陛下即位以後,天下人等都以為漢室必興,山河得以恢復。可陛下您呢,置魏而不顧,反來伐吳!我,我真是為陛下您不值啊!

毫無疑問,諸葛瑾在這最後的說服中使用了激將法。他以為,憑此可喚起劉備的血性和公義感。

但是,沒有。

劉備怒了。真怒了。

他將諸葛瑾趕了出去。

不錯,劉備很多時候可以謙虛謹慎、忍辱負重,但他唯一接受不了的就是激將法。

因為他臉皮超薄。

對一個臉皮薄的人來說,用激將法可以收到成效;對一個臉皮超薄的人來說,用激將法只能是自找死路。因為受激者會惱羞成怒。

心理底線被突破了。

劉備現在的心理底線就被突破了。“舍大義而就小義”、“棄重而取輕”……劉備什麽時候被人這麽罵過?做皇叔的時候沒人敢這麽罵他;現在做皇帝了更沒人敢這麽罵他。

除了這個拎不清的諸葛瑾。

所以諸葛瑾只能灰溜溜地逃了。

被劉備罵逃的。

他逃走的時候劉備還讓他帶一句話給孫權。準確地說是四個字——洗頸就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