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做局和入局(第4/4頁)

曹操說到此處,聲淚俱下。眾人一時間也是淚流滿面,覺得這個丞相做得真是太不容易了。

曹操繼續:但我後悔嗎?沒有!我曹操被人罵了祖宗,被人戳了脊梁骨,我不後悔!為什麽?因為我心中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統一中原!我希望我的夢想和諸位一樣,都是閃亮的、問心無愧的、可以光明正大告訴子孫後代的,都是可以為之付出生命的!

丞相萬歲!丞相萬歲!丞相萬歲!

雷鳴般的歡呼聲起來了。曹操動情不已,覺得自己深具領袖才華。他也舉起胳膊,和大家一起歡呼。一場生動活潑、情景交融的思想政治宣傳課就此達到高潮。接下來,曹操還做了這樣一些事情,叫人遍訪冀州賢士,找了一個叫崔琰的人作為自己智囊團的新成員;將金帛糧米當眾賜給袁紹的妻子劉氏,鼓勵他在沒有袁紹的日子裏,堅強地活下去。與此同時,曹操還下令免去河北居民一年的租賦,以體現他的恤民之心。

一時間,河北開始呈現出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局面。

疑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敵人

袁譚蠢蠢欲動了。在把袁尚打得投奔幽州袁熙之後。因為袁譚以為,下一個出局者將是曹操,這也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

曹操憤怒了,為袁譚的反復無常和不自量力。他首先斷絕了和袁譚的政治聯姻,然後高調宣布:將革命進行到底。目標是袁譚。

袁譚只得求救於劉表。不錯,與曹操為敵是一回事,但真正打起來能不能招架得住是另一回事。袁譚冷靜下來仔細想了想,覺得還是要有個幫手,而劉表在他看來是最佳選擇。

劉表卻首鼠兩端。劉表永遠的首鼠兩端,像極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碌碌無為的人,總是患得患失,不知道那些是該抓住的,哪些是要放棄的。

劉備替他拿了主意。

劉備以為,曹操現在已經破了冀州,兵勢正盛,所以袁氏兄弟的下場只有一個:死翹翹。當然懸念也是有的——何時死翹翹。所以在這樣的情勢下去救袁譚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何況曹操這個人心中常有荊襄之意,打荊襄只缺一個借口而已,我們何苦給他送上借口呢?不妨養兵自守,以靜制動好了。

袁譚只得孤身走路。

在被劉表拒絕之後。劉表最終聽取了劉備的意見,給袁譚寫了一封千回百轉的信,意思是,兄弟,我愛莫能助啊!

這樣的情勢之下,袁譚當然不敢跟曹操死磕。他放棄平原,逃到南皮。曹操追至南皮,派軍隊將這座小城四面圍住,也將袁譚的人生四面圍住。

袁譚選擇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再降。

曹操想不通一個人為什麽可以一降再降。因為有一個道理古今通用:投降也是要講誠信的。初降的人和再降的人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他心目中,袁譚貶值了。

不過,另外一個人卻讓他有了興趣。辛評。

辛評是袁譚派出的使者,其主要功能是勸曹操接受袁譚的再降,但是曹操以為,這不是他的主要功能。辛評的主要功能在曹操看來是替他服務。曹操說,袁譚這小子,是反覆無常的小人,我這次是肯定不會相信他的。倒是你,可堪一用啊。你的弟弟辛毗,我已經重用了,你不妨也留下來吧。

辛評沒有留下來。在辛評的心裏,留不留下來最重要的不是看誰給的工資高,而看誰打心眼裏對自己好。

辛評認為,袁譚是打心眼裏對自己好的,他願意跟這個男人一輩子。風雨同舟,榮辱與共。

但是很遺憾,幾天之後,辛評悲哀地發現,不可能了。

不可能和袁譚風雨同舟,榮辱與共了。因為他死了。死於袁譚的疑心之下。

疑心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在疑心的驅使下,多少人兒人頭落地,只是這次很不幸,輪到了辛評。

有兩點促使袁譚動了殺心:一是辛評未能說服曹操接受袁譚的再降;二是辛評的弟弟辛毗投降曹操了。袁譚將此二點看成因果關系:因為辛評的弟弟辛毗投降曹操了,所以辛評未能說服曹操接受袁譚的再降。

然後袁譚順理成章地得出了終極結果:辛評懷有二心。

這實在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個人是不是懷有二心不需他自己說了算,只需旁觀者的心理感受。辛評的滿腔赤膽忠心遭到了深刻的懷疑,他只能以死明志了。

一個時代的悲劇就這樣發生了。不過這樣的悲劇並不令人側目,因為這個時代有很多轟轟烈烈的大事要發生,一個小謀士的死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幾天之後,沒有人再關心辛評的死及其死因。

人們只關心自己。亂世亂局中的自己。郭圖對袁譚說:主子,最後的時刻到了,咱不妨讓老百姓打頭陣,大部隊跟在後面出城,與曹操決一死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