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悲怨交集

童謠又起來了。

這一回的童謠依舊朗朗上口,毫無心機地唱響在董卓回京的道上:千裏草,何青青。十日人,不得生。

董卓坐在車上,微閉雙目,聽得一臉滿足。

不錯,是一臉滿足。毫無疑問這樣的時刻,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得意時刻,獻帝已下詔禪位於他。董卓現在要做的,只是從郿塢回京,去接受那千萬人夢寐以求的皇冠。

他以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董相國是相國嗎?獻帝是帝嗎?一切都只需一個儀式,從而讓世人明白,誰才是這個國家的最高權柄。

但是童謠偏偏在這樣的時刻唱響,仿佛天意,向董卓傳達某種宿命的到來。

董卓臉上的滿足感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

他好像聽明白了什麽,又好像什麽都沒明白。

身邊的李肅言之鑿鑿地告訴他,這首童謠,說的是新陳代謝的意思。

再具體地說,是董氏要取代劉氏的意思。沒有“不得生”,哪來“何青青”?一切吉祥著呢。

董卓重新閉上了眼睛。

滿足重新上了他的臉。

倒不是他真明白了這首貌似簡單的童謠是什麽意思,而是他明白了李肅。

李肅是自己人啊。這麽多年忠心耿耿地跟著自己,又是策反呂布的大功臣,他的話不信信誰的?再說此番聖旨就是李肅來傳達的,看來一切真要“何青青”了。

董卓作如是想。

然而過不了多久,董卓的臉上重現不安。

不是為童謠,是為一個道士。

這個道士攔住了車駕。

舉止異常地攔住了車駕。

沒有人明白他想幹什麽,包括董卓。董卓只知道,眼前的這個道士手裏舉著一根竹竿,上面系著一塊布,布上兩頭各寫一個大大的“口”字。似乎要讓他猜字謎。

董卓沒猜出來,李肅卻猜出來了。

神經病。

變態狂。

這是個神經病、變態狂,不要理他。

李肅對董卓如是說。

董卓卻若有所思。準確地說,他是被這個字謎給吸引住了。

布上兩口。什麽意思?

呂布。

電光石火間,董卓脫口而出。

李肅身上的冷汗“刷”地下來了。不為別的,只為董卓說出的那個名字。

道士轉身就走,車駕卻駐足不前。

李肅以為,董卓的車駕永遠不會向前了。因為他猜出了歷史的謎底。

但是他錯了。因為董卓的智商。

董卓的智商離一個謀士的智商到底差半步。他雖然在瞬間猜出了歷史的謎底“呂布”這兩個字,卻不明白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董卓真正明白這兩個字代表著什麽意思時是在朝堂之上。當時呂布的方天畫戟在劃了一個優美的弧線後直透董卓的咽喉。那樣的時刻,董卓臉上的表情是驚異的,而呂布臉上的表情則是漠然的。

漠然得像那根竹竿上的布條,肅穆,蒼涼。

當然,董卓死前還明白了一件事,那首童謠的真正意義。

“千裏草,何青青”合起來是個“董”字,“十日人” 合起來是個“卓”字,“不得生”“不得生”還要解釋嗎?這就是現場說明啊。

董卓臨死前的心情真叫悲怨交集,無人可以訴說。

李儒死前的心情也是悲怨交集,無人可以訴說。

事實上他對自己的死期來臨是有預計的,那就是緊隨董卓之後,他只是沒有想到,董卓會死得這麽快,這麽笨。

這麽的自投羅網。

董卓是怎麽死的?

笨死的。

這是李儒,一個資深謀士被哢嚓前腦筋急轉彎時所想到的一個謎底。不過,他到底和董卓一樣,帶著對歷史亡羊補牢式的感悟被身首異處了。

他們的演出結束了。

很多人的演出卻還在繼續。

特別是王允。世上再無董相國之後,王允才明白,自己竟然演出成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是為國鋤奸啊,這是匡復漢室之舉啊,為人臣者能做到這一點,真是功莫大焉。

只是接下來該怎樣表演呢?有一個隱憂王允始終揮之不去。那就是董卓手下的四員大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未被抓獲。

何止未被抓獲,他們還準備進京活捉王允為董卓報仇呢——十多萬西涼兵在此四人的率領下殺氣騰騰地開赴長安,要王允拿命來。一片風雨飄搖中,王允不知道,在這樣的歷史大謎局裏,誰,會是那張最後的絕殺底牌。

他,還是董卓及其手下?

一切塵埃未定。

以身飼虎

戰爭從來就是波譎雲詭的。有時候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不是人,而是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