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滬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四行倉庫

蔣介石把中路軍的張治中和戰區司令馮玉祥都換了。

中日開戰後,馮玉祥對戰局自然很關心。北平之變後,他也向蔣介石提了幾條建議,比如應盡早補充華北部隊的彈藥,再如為解決豐台車站被日軍控制的問題,在黃村(北平大興)到永定門間新補建一條鐵路(沒可操作性)。

在出任第3戰區司令後,馮玉祥做的一些事就值得商榷了。

關於叫老馮出任這個戰區司令的事,很多人感到迷惑。因為,按老馮的履歷,顯然最適合指揮華北的戰事。一是他在華北活動多年,二是華北的軍隊很多都是他的老部下。蔣介石叫他擔任負責上海戰事的第3戰區司令,原因之一就是蔣認為上海之戰的重要性已超過華北,他需要一個老資歷、有經驗的人鎮著(他不止一次說上海前線指揮官太年輕)。但老馮上任後,問題就來了:除了上海開戰之初(8月16日)去了次南翔外,其他時間基本上不去前線籌劃戰事。

當時,作為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多次到前線視察戰況,每次都能發現一些問題,一些是作戰技術上的:比如,為追求射擊角度,中國陣地上的重機槍掩體很多都設在高坡上,而且大多放在了陣地正面,忽略了兩翼;一些則是戰鬥意志上的問題:比如,後來趕到上海的炮兵第3團,因怕日機轟炸,把戰炮擺在陣地上後沒士兵守護(白崇禧當即下令把團長給免了)。白發現的最大問題,是看不到戰區司令馮玉祥,只有副司令顧祝同一個人在那忙活。一次看不到,兩次看不到,三次又看不到,白崇禧問顧祝同:馮長官呢?關於戰事的謀劃,很想聽取他的意見,怎麽一次次地看不到他?

顧祝同苦笑:由於日機空襲猛烈,白天的時候,馮長官既不來前線,也不在無錫的長官部,而是待在宜興的一個巖洞裏(張公洞)。

話說8月16日去南翔視察,去時在昆山,回時在蘇州,馮玉祥都遭遇日機,不得不在瓜田樹下藏身。當時日機空襲猛烈不猛烈?當然。因為掌握了制空權,從南京到上海,每天日機都在尋找目標,一發現地面上有汽車在動,就開始扔炸彈和俯沖掃射。這就是戰爭,老馮以前天天喊的要跟日本打的戰爭。但老馮遭兩次空襲後,返回無錫時又得知日機在自己的住處旁(相距1公裏)扔了炸彈,從此就很少去一線了。不去前線,老馮待在後方幹什麽呢?用他的話說:騎車爬山,寫寫“抗日歪詩”,學日俄戰爭時的乃木希典(當時,乃木把打仗的事都交給參謀,自己就做兩件事:一是健身,二是等死)。

對於不去前線這件事,老馮的解釋是:由於上海前線的軍隊主要是中央軍和來自南方的部隊,自己不熟悉,不插手比插手的效果更好。更多的人說:老馮這樣做也是沒辦法,因為對於中央軍,即使他想指揮,也指揮不動,蔣給他派的副手是顧祝同,意思很明顯了。

先說老馮學乃木這件事。當初,乃木面對俄國人的高地,采用的是肉彈強攻,這個調子定下來後,乃木才有把打仗的事都交給參謀之語。肉彈強攻的辦法雖然笨,但仍是個策略,後來還真在精神上把俄國人搞垮了。老馮呢,跟乃木比,做到了真正的甩手掌櫃:他將私章給了顧祝同,一切事宜都交顧代理。

有人講了,這樣說也不公平,老馮畢竟還是提過一些作戰建議,特別是在對付敵人的坦克方面,提到在民房裏設置炮位,等日軍坦克通過後從側面攻擊。聽上去挺新鮮的,實際上,老馮不了解日軍坦克部隊的打法。德國人使用坦克,玩的是閃電戰,作為戰術的一種,要的是坦克的機械化;日本人相反,看重的是坦克的火力,所以在使用坦克時,往往利用坦克開道,步兵隨之跟進,也就是說用在陣地戰上。而對於陣地戰來說,在坦克旁邊的房屋隱藏炮位是根本不現實的。為什麽,你一想就明白。

對於現代戰爭,特別是日本人的戰法,跟寫“抗日歪詩”相比,老馮研究得並不多,他強調大刀片的作用,舉了“長城抗戰”中第29軍的例子,但殊不知:使用大刀片,只適用於打到最後沒辦法的貼身戰和夜襲中的近身戰,要通過大刀片打贏上海戰,還真是別指望了。

再說能不能指揮得動軍隊的問題。指揮和協調中央軍,馮玉祥有沒有難度?有。但這個難度有沒有大到可以逼著他學乃木的地步?沒有。蔣介石把這個戰區司令的帽子戴給馮玉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發揮馮久經沙場的作用,在蔣如此看重的淞滬會戰中,他還沒愚蠢到拿馮玉祥打哈哈的地步,給他一個戰區司令官的職務,又不給他指揮權,這個玩笑他姓蔣的開得起麽?這個險他冒得起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