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七(第4/6頁)

十六日、公弟國荃克泥汊口賊壘。十九日,克神塘河賊壘。

官文公會奏安慶克復情形,奉上諭:“曾國藩調度有方,著加恩賞加太子少保銜。欽此。”又奉上諭:“官文等另片奏曾國荃等於圍攻安慶時,智勇兼施。道員曾國荃著賞加布政使銜,以按察使記名,遇缺題奏,並加恩賞穿黃馬褂,以示優獎!候選訓導曾貞幹著免選本班,以同知直隸州知州盡先選用,並賞戴花翅等因。欽此。”又奉上諭:“官文等奏請將殉難道員予謚等語。候選同知曾國華前在三河殉難,今其兄曾國藩、其弟曾國荃、曾貞幹率師剿賊,克復安慶。一門忠義,深堪嘉尚!曾國華著加恩予謚,以彰忠烈!欽此。”

二十日,公弟國荃克復無為州城。

二十一日,公作《勸誡淺語》十六條,營官、僚屬、委員、紳士、各四條。

二十二日,查閱城上防守兵勇,巡視城堞及城外營壘。二十三日公弟國荃克運漕鎮。

時外洋輪船由上海駛至漢口者漸多,上下往來,一日千裏,奸商往往雇民船載貨,系於其後,拖帶以行,借免課稅厘金,亦或借以資賊。公咨行通商衙門,稱鹽茶為貨稅大宗,餉源所賴,請照會上海洋商,毋得攬帶民船貨物。

壽州練總苗沛霖亦撚匪之黨,前歲與李世忠先後受撫,督師勝保公疊次奏保,補授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銜.李世忠升任江南提督,幫辦軍務。苗沛霖與在籍辦團之員外郎孫家泰等為仇,率其黨團攻壽州。巡撫翁同書屢出諭之,苗沛霖不退。孫家泰等自殺,苗沛霖攻陷壽州。袁公甲三派李世忠以兵擊之。詔命公移得勝之軍分討苗逆。

二十九日,公弟國荃克東關賊壘,前後所克城鎮,派軍扼守,乃還安慶。

是月,浙江之賊陷紹興、處州二府城,其余州縣屬邑,蹂躪殆遍。

十月初一日,公弟國荃還至安慶,商定增募湘勇直搗金陵之計。

湖北官軍克隨州城。

初三日,頒發捐輸章程。劄派委員,按貲填給。劄飭水師營官嚴拿遊勇。出示撫恤殉難員紳家屬,被難流亡之士民招集復業,清理房產爭訟。

左公宗棠軍至廣信。公調鮑超一軍回皖,進軍青陽,調朱品隆、唐義訓等軍近剿石埭,規復寧國。

初六日,接奉遺詔,設次行禮。

公弟國荃回湘增募湘勇六千人。

初十日,彭公玉麟至安慶見公。彭公時奉安徽巡撫之命,具疏力辭。

十四日,公具折奏陳湖北撫臣胡林翼忠勤盡瘁,勛績最多,乞飭付國史館,查照施行。又馳折奏報水陸各軍克復銅陵縣、無為州、運漕鎮並沿江要隘三處,隨折奏保王明山、黃翼升、李朝斌等二十員。附片奏:官軍攻克運漕以後,本可直搗金陵,惟深入腹地,人數單薄,應令曾國荃添募湘勇六千,替出各城防守之師,進剿巢和,與下遊都興阿一軍聯絡剿辦,易於得勢。又奏保知府陳濬補安慶知府一折。附片奏:前辦皖南軍務張芾所有文卷簿領,均因徽郡失陷,焚毀無存,請免造報。又片奏稱軍興十載,凡地方查辦饋賊資糧受偽官職之案,徒為奸吏訟棍訛索之柄,江西新建縣做選通判程迪昌疊次以饋賊軍重罰誣告善良,請將程迪昌革職嚴辦,以儆刁風。又片奏皖南督辦團練在籍編修宋夢蘭、知府張韶南與其子張同生均以積勞病故請恤。

浙江杭、湖兩郡,久被賊撲,岌岌不保,公咨商左公宗棠由廣信進軍衢州,以援浙江,調派張運蘭防徽之軍及江西東境防守之師,均歸左公調遣。

江蘇官紳棲保上海縣。十六日,錢公鼎銘由輪船赴安慶,見公痛哭,以請援師,且呈遞官紳公函。謂吳中有可乘之機,而不能持久者三端:曰鄉團、曰槍船、曰內應是也;有僅完之土而不能持久者三城;曰鎮江、曰湖州、曰上海是也。公見而悲之,時餉乏兵單,楚軍無可分撥,與李公鴻章籌議,期以來年二月濟師。

十八日,奉上諭:“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著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並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制。浙江軍務著杭州將軍瑞昌幫辦,並著曾國藩速飭太常寺卿左宗棠馳赴浙江,剿辦賊匪。浙省提鎮以下各官,均歸左宗棠調遣。欽此。”

二十六日,專折奏謝天恩加官保銜,又代國弟國荃、貞幹謝恩晉秩一折。又奏謝弟國華奉旨予謚恩一折。

是月,湖北全境肅清,官文公調派成大吉等軍進駐霍山,以規壽州。

劉公蓉奉旨署四川布政使。

十一月初二日,公巡視安慶城垣,度地擬建試院一區,令上下江分闈鄉試,既而不果。

多隆阿公收復三河鎮。

十四日,奉到節制四省之旨,旋又奉酌保封疆將帥人才之旨,又奉察看江蘇巡撫薛煥、浙江巡撫王有齡能否勝任據實具奏之旨。公自以任大責重,值時事之艱難,彌覺惕然不敢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