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譜卷七(第2/6頁)

二十六日,公由祁門拔營。飭派張運蘭守休寧,朱品隆守祁門,江長貴、沈寶成等分守嶺隘,暫輟進攻之謀,為堅守之計。公自率親兵數百人以行,三十日,行抵建德縣,鮑超迎見公。

四月初一日,公行抵東流縣,按視鮑超霆字軍營,飭催渡江會剿,安慶援賊。

初二日,馳奏左宗棠一軍大破賊於樂平,景德、浮梁、鄱陽等處一律肅清一折。陣亡副將羅近秋、遊擊史聿舟及其將弁李啟昭、聶棠本、張致和、聶福申、孫紹凱請恤。傷亡將弁趙克振、周崇高、楊清和請恤。隨折保道員王開化、知縣劉典二員,三品京堂左宗棠叠破巨股,振江皖之全局,勛績甚偉,請禦賞珍物,以示旌異。又附奏請將左宗棠改為幫辦軍務,俾事權漸屬,儲為大用。又附片奏:移駐東流,援助江北,臣所統全軍皆留微州境內,布置防守。左宗棠一軍伺賊所向,跟蹤追剿。是日,又具折匯保左宗棠一軍出力員弁,開單請獎。又具折匯保鮑超一軍出力員弁,開單請獎。

初四日,接奉欽差大臣關防。初七日,拜印開用。

初八日,諭文案委員書吏:凡事務地方公私函牘,分條呈送核閱。

賊撲安慶官軍營,楊公載福派水師助守。多隆阿公連戰破賊,賊酋陳玉成遁走。其集賢關內賊壘十三座,公弟國荃掘長壕以因之,公弟貞幹移營菱湖以扼之。鮑公超率軍攻赤崗嶺賊壘,悍賊堅守不下。胡公調林翼副將成大吉一軍助剿,築炮台近逼賊營,日夜攻之。

左公宗棠追擊賊於廣信府境。賊竄入浙江,陷金華府及所屬數城。

瑞州據賊分擾武寧、義寧、奉新、靖安等縣,竄入湖北之境。

五月初一日,鮑超、成大吉合攻赤崗嶺賊壘,破之,擒斬數千人。

賊之由瑞州竄湖北者,分擾興國、大冶、通山、崇陽等屬。初二日,胡公林翼調成大吉一軍渡江剿之。

鮑公超盡平赤崗嶺賊壘,擒斬賊目劉玱琳。

初三日,訊失律營官李金旸、張光照,於軍前斬之。

徽州之賊犯羊棧嶺,竄陷黟縣。初五日,朱品隆、江長貴等攻黟縣賊壘,破之,收復縣城。初六日張運蘭、唐義訓等擊犯嶺之賊,破之。初九日,諸軍進剿廬村賊壘,破之。十三日,徽州之賊棄城遁去。十四日,張公運蘭率軍收復徽州府城。左公宗棠派軍擊敗竄賊於鄱陽縣,賊竄入浙境。

胡公林翼自太湖拔營回鄂省援剿,與公期相見於華陽鎮。公棹舟至香口候之。十五日,胡公來見,會議軍政,通籌大局,留三日。時胡公已病咯血,公則癬疾大作,如官京師時。

十八日,馳奏鮑超、成大吉圍攻赤崗嶺賊壘,悍賊悉數殘除一折。隨折奏保吳亮才、周開錫、余大勝、顏超榮、王衍慶、李文益、明興、伍華瀚、曾昭仕、蕭玉元十員,陣亡副將蘇文彪等三十二員弁,開單請恤。又奏江南鄉試未能舉行一折。附奏李金旸、張光照正法一片。又奏代遞前太常卿唐鑒遺折,奏請特旨賜。奉旨予謚“確慎。”

十九日,公還東流營。

左公宗棠由廣信回軍景德鎮,值池州之賊竄陷建德縣。二十二日,左公分軍擊賊,敗之,收復建德縣城。

二十四日,批飭鮑超引軍擊剿宿松、黃梅之賊。

二十八日,馳奏逆匪犯嶺襲陷黟縣,旋經官軍克復。並乘勝收復徽州一折。隨折奏保臬司張運蘭、總兵唐義訓、副將婁雲慶、知縣朱擊隆奏參參將袁國祥、黃朝升革職,不準留營。又奏遵旨酌保唐義訓升署皖南鎮總兵,江西知府姚體備,以道員歸於安徽補用,即令署理皖南道缺。又奏提督楊載福請假四月,回藉省親一折。附片奏參霆營將弁鄭陽和等分別降革。又片奏飭水師營官陳金驁赴南贛鎮總兵任。又片奏陳江、楚、皖三省賊勢軍情:安慶賊糧垂盡,必須力爭此城,而後大局有挽回之望,金陵有恢復之期矣。

六月初一日,公弟國荃攻菱湖兩岸賊壘,悉破平之,安慶城外賊營垂盡。

福建汀州股匪竄江西境,又將竄徽州、左公宗棠由景德鎮拔營赴婺源扼剿。

賊犯祁門嶺路,朱品隆擊卻之。

胡公林翼回駐武昌,派成大吉等擊賊,破之,收復武昌所屬各城邑。

初八日,奏水陸各軍陣亡病故員弁匯案請恤一折,單開一百二十一員名。又奏皖南、江西官軍克復黟縣、建德等城前後七案出力員弁開單匯保一折。又具折復奏:諭旨節令左宗棠一軍應援浙江。臣查徽州一郡,群賊環伺,防守為難,景德鎮、婺源縣皆皖浙扼要,戰守事宜,均賴左宗棠就近維持。該軍縱橫策應七百余裏,以目下形勢而論,實不能分身赴浙。又片奏:新授廣東按察使彭玉麟統帶水師,扼要駐守,暫難赴行。又片奏遵旨查參江西藩司張集馨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