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何時建國,神話說了算

遠古時候的日本,生產力還很不發達,每每遇到天災,人們沒有科學的理由去解釋,索性都歸結為“一定是神的懲罰”;如果遇到豐收,就說“這是神的恩惠”。可以說,神的概念正是由這一階段深入人心的。

人們都想過舒服日子,所以一定先要討好神,方法就是祭祀,舉行一些儀式,獻上祭品,並希望與神對話,來表達對神明的敬畏,同時求得生活的安寧,這便是神話的起源了。

神話都是口耳相傳的,後來漢字從中國傳入後,日本人漸漸學會了用漢字將神話的內容記載下來,於是神話在口頭表達上的意義逐步消失,並轉變為散文。在各種文明的神話中,人們都把自己置於從屬地位,而讓神居於主導地位。比如,在西方,基督教認為是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在中國,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的傳說……這些都是人類早期對於這個世界以及人類起源的非常樸素的想法。日本人也不例外,他們對於這個世界也有自己的思考,而記載著這些思考的,便是《古事記》了。

《古事記》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講述天地的由來和天神與“人皇之祖”——神武天皇的故事,中卷講述的是英雄人物的故事,下卷是普通人的故事。在日本神話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是創世的神,他們穩定了本來漂浮在汪洋中的土地,並生下許多神,其中一位神名叫天照大神,其後裔神武天皇即是日本的第一任天皇,並建立了最早的大和王權。所以可以說,神武天皇是天皇制度的創始者。

不過,這種神話傳說的真實性頗具爭議。因為《古事記》創作於天武天皇統治時期(673~686年),當時天皇為了將過去各氏族的歷史傳於後代,命稗田阿禮憑借其能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口述了《帝紀》和《舊辭》,並由太安萬侶最終編纂成書。然而神武天皇距離天武天皇已經有1 200年,年代非常久遠,再加上《古事記》本身的神話性質,神武天皇的存在性難免受到質疑。當然,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天皇授意在《古事記》中將第一代天皇定位為神族子孫,從而渲染“皇權神授”色彩,也是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由此可見,神話在後期已經逐漸帶有統治者加強統治的色彩。

《古事記》是日本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現在日本的國慶日2月11日,就是學者根據《古事記》中所記載的內容,推算出來的日本天皇建國紀念日。除《古事記》之外,還有《日本書紀》和《風土記》,這三部都是將日本神話體系化的集大成之作。《日本書紀》共30卷,其中的許多內容和《古事記》有重復,但是此書是當時的元正天皇(715~724年在位)為了團結國民、向外展示國威而命人撰寫的,所以在記述態度、手法上明顯受到了中國寫史風格的影響。另外,本書對於離當時並不久遠的事情,資料搜集得非常豐富,可信的史料也相對較多。《風土記》的性質和《日本書紀》完全不同,它的編纂雖然是受元明天皇之命,但是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中央政府的幹涉,所以記述風格非常平實。這樣的風土記當時共有5本,主要記述各地地名由來、地勢、傳統的珍貴書籍等,目前只有《出雲國風土記》流傳於世,所以今日再提及《風土記》,大多指代流傳下來的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