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日本人的“食生活”

“食生活”是個日語詞,意思是飲食方式、餐飲習慣。日本城市生活節奏很快,一般人的早餐就是面包牛奶加個雞蛋,講究一點兒的再喝杯咖啡;午飯大部分都不回家吃,上班族在公司食堂或者去公司周邊的小店用餐,小學生和初中生(日本也是九年義務教育)由學校提供午餐,高中生或自帶便當或在學校食堂解決;晚餐時一家人聚在一起,正兒八經地吃飯,相當於一天的正餐。

普通日本家庭的餐桌上,並不總是日本料理一家獨大。現在日本人的“食生活”是個大雜燴,日本料理、中華料理和西洋料理三足鼎立。具體來講,經常出現在日本人餐桌上的,一般是以下這幾類料理。

第一種是最方便省事的,日語叫作“丼物”,“丼”就是大碗,這實際上是在一大碗米飯上放上各種材料,根據食材的不同名字又有不同。比如中國人最熟悉的“吉野家”的牛肉飯,日語裏就叫作“牛丼”;放上天婦羅就是天婦羅蓋飯,日語叫作“天丼”;如果放上炸豬排就是豬排蓋飯……因為菜和飯在一個碗裏,攪拌一下就能大快朵頤,所以這也是最平民的日本料理。

這裏有必要專門講講“天婦羅”,這個名字並不是日本本土的菜名,而是來自一個葡萄牙語單詞“rápido”,日本人把這種食物叫作“てんぷら”,而這4個假名對應的漢字正好是“天婦羅”。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為了開拓海外市場,紛紛來到日本做生意。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個國家的文化和飲食,天婦羅就是這麽傳入日本的。嚴格來說,天婦羅是一種料理方式而不是一道菜,就是用面糊裹上蔬菜、海鮮或者雞肉之後油炸。葡萄牙語裏“rápido”這個詞是“快一點兒”的意思,因為裹上面糊油炸這種料理方式比起蒸煮燒烤都要快得多。不過現在,天婦羅在日本料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倒成了一種代表性日本料理了。

第二種常見的料理對中國人來講再熟悉不過,就是各種面,有烏冬面、蕎麥面、拉面……夏天吃涼面,冬天吃湯面,還有炒面、素面,基本跟中國一樣。日本人以米飯為主食,但是面也非常普遍,畢竟在日本也有不適合種水稻的地方,這些地方就種植小麥和蕎麥。面在日本也相當普遍,甚至成了日本料理的一個招牌,很多日本人一日三餐之中必有一頓是吃面。

日本的面,主要的功夫在湯上。大部分拉面用的湯是用海帶、鰹魚等材料熬成的,湯汁顏色清淡透明,味道清新鮮美,與筋道的面條搭配,很有日式風味。

第三種常見的日本料理,在日語裏叫作“鍋料理”,就是各種火鍋。最正宗的日式火鍋叫作“すきやき”,也就是“壽喜燒”。壽喜燒的做法很簡單,把牛肉、各種蔬菜、豆腐等放入火鍋裏,加上湯汁、醬油、料酒等調味料,煮熟就可以了。不過日本人的火鍋蘸料有點兒特別,他們要蘸著生雞蛋吃。因為壽喜燒要用到牛肉,所以又叫日式牛肉火鍋。

日式小火鍋在中國很普及的“鍋料理”,就是關東煮。7-11、羅森等日系超市裏都有關東煮,在吉野家這樣的日系餐飲店也可以買到。關東煮也是把蘿蔔、肉串、豆腐等食材放在鍋裏煮,不同的食材用小格子隔開,因為關東煮的湯汁很清淡,所以非常受女孩子歡迎。

第四種日本料理非常不起眼,但是幾乎每一個日本家庭都不可或缺,這就是日式腌菜,日語裏叫作“漬物”。在傳統的日本人眼裏,一碗白米飯、一碗大醬湯,再加上一小碟腌菜,這就是一頓經典簡約版的飯食了。

日本最常見的腌菜非“澤庵”莫屬,這是把黃蘿蔔切塊,之後放在米糠裏,然後撒上鹽、辣椒等調料腌制而成的。與中國直接把蘿蔔、芥菜等放進醬缸裏腌制不同,日式的腌菜裏多了米糠這一層媒介,所以各種調料要先滲進米糠,然後再透過米糠滲進食物,因此日式腌菜的口感清淡很多。“澤庵”原來是個人名,他是江戶時代的一位高僧,在京都還做過寺廟的住持,據說是他發明了這種腌蘿蔔的方法,所以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食物了。

日式腌菜基本上都是放在米糠裏腌制而成的,原料除了蘿蔔,還有蕪菁、茄子、香菇等。口感清爽的腌菜同淡雅的菜品融為一體,也已經成為日本料理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