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醫院與醫院的橋梁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擁有醫局制度的國家。醫局指的是日本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臨床科室,是日本醫學界獨有的一種民間機構,由教授統一調配科室內醫師的工作和人事。

大學附屬醫院沒有終身制醫生,醫局通過輪轉使醫局成員公平地獲得臨床經驗,離開科室的醫生被派遣至何處則取決於教授。科室的博士研究生、專業住院醫生、臨床研修醫生在學習期滿後,會離開附屬醫院輪換到不同的關聯醫院去工作。

在日本,各級醫院中的臨床科室與大學附屬醫院的對應科室是依存關系,這就是關聯醫院。比如:東京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在東京都內有16所關聯醫院,都外還有12所關聯醫院。關聯醫院本身不具備培養大學講師以上人才的條件,它們只能依賴附屬醫院的醫局,派遣受聘期滿的副教授、講師到醫院擔任科主任、部長、副院長甚至院長等中高級幹部,來保障和提高科室、醫院自身的水平和競爭力;派遣助教、助手等中級醫生來充實自己的中堅力量;派遣博士畢業生、專業住院醫生、臨床研修醫生來補充自己的新生力量。為了表示對醫局的感謝,接受人才的關聯醫院會向醫局捐贈資金,供醫局用在科研等方面的支出上。

東京大學附屬醫院

醫局的運作實際上就是教授決定關聯醫院的大多數人事安排,與關聯醫院之間還有一種臨床經驗和人才交換的關系;醫局納入更多的高水平醫院成為關聯醫院,這樣年輕醫生在輪轉中就能接觸到更多的病例,積累更多的專業經驗;關聯醫院將人事權交由醫局支配,可以確保從醫局獲得所需的中堅力量和新生力量。中小關聯醫院有了高端人才,就能在基層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治療和手術,病人也就沒有必要湧入大城市中的大醫院,尤其是大學附屬醫院;如果患者得不到最佳治療,關聯醫院會把病人轉到附屬醫院;主要的治療和手術完成後,附屬醫院又將患者轉回原來的關聯醫院進行後期的康復治療,醫療資源便得到了合理分配。大醫院治大病,小醫院治小病,患病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等級的醫院接受治療,病人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醫療工作得以有序地進行。所以在日本,沒有中國這種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極端場景。

人到中年、具備較強專業技能的日本醫生會選擇自己開業,醫局也會非常尊重和支持。自己開業的醫生稱為開業醫,除了要償還先期投入外,他們的收入通常遠高於大學附屬醫院同年資的醫生。開業醫雖然脫離了醫局,但他們仍是同門會中的成員,在業務上還需要得到醫局的提攜,比如將疑難病人或需要做大手術的患者介紹到附屬醫院,接術後病人回到診所進行康復治療。如果開業醫碰上婚喪嫁娶的大事或是外出度假,醫局還會派遣別的醫生過去搭把手。他們當然不是白幫忙的,開業醫得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捐贈給醫局才行。

醫局的運營、管理需要專職的行政人員,主事者為醫局長,一般還會配一名講師或助教。日本的資金管理法規非常嚴格,醫局的資金管理也不例外。醫局屬於民間機構,收到的各項資金(包括醫局成員繳納的醫局費、同門會會費)除了雇用專職的行政人員外,只能用在科室的科研、博士生的研究、錄取學生、公共方面的支出等方面。

不過,日本的醫局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說,醫局內部容易形成派系、來自母校的學生比較強勢、醫局制度阻礙了醫生職業的自由化等。但不得不說,日本醫局制度促進了日本醫療的健康發展,在醫療事業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