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機器會改變人類嗎?

新幹線、機器人和汽車,都是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發明。古代的馬車已經被現代的交通工具所替代,過於重復、危險的工作,如今也有各種各樣的機械為我們代勞。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總有一些事情必須是人類自己做的,比如懷孕、生產,就是許多女性一生中必經的一步。懷孕固然有欣喜,但是給生活帶來的各種不便也讓女性無可奈何,而且產後女性體重增加、容顏衰退等,也讓她們叫苦不叠。

然而科技是無止境的,不久的將來,在母親體外孕育新生兒也不是沒有可能,“人工子宮”便是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一種發明。

科學家曾經嘗試讓精子與卵子在體外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儲存於特制的試管中,再將試管存放在與子宮相近的環境中進行孕育。但小小的試管,根本不能容納逐漸發育的胎兒,於是科學家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為了縮短女性的孕期,將懷孕5個月大的胎兒從母體內移植出來,放到特制的人工子宮裏去培養。這樣一來,之前女性10個月的孕期一下子就縮短到5個月,自然也會省去不少痛苦。

面對這樣的發明,有人叫好,也有人提出質疑:胎兒在母體內孕育,本是最自然、保險的方式,而且人類至今也未能完全探明人體的奧秘,這種發明真的會利大於弊嗎?

另外,在未來,冬眠也可能不再是動物的專利,人類也可以借助特制的裝置來進行冬眠。為了防止積勞成疾,需要得到充分休息的人可以待在機器中,借助低溫環境來減緩人類的新陳代謝,從而實現充分休息的目的。人在裝置內可以待上幾個月,期間不需要進食、排泄,與動物的冬眠別無二致。這樣一來,經常在外出差的丈夫就可以借助這個裝置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經常在家做家務的妻子也可以喘一口氣,過上幾個月無憂無慮、輕松自在的生活。

但是這樣的發明真的對人類有益嗎?如果裝置出了故障,會不會導致裝置內的人一“睡”不醒?會不會因為這種裝置的普及,而產生其他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樣的問題對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對先進科技抱有怎樣的態度?對於先進科技帶給我們的弊端,我們又應該怎樣應對?

針對這個問題,日本作家小關智弘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謂的發明創造,即是在原有物品上添加新的價值的過程。比如說,一噸價值2 000日元的鐵礦,可以變為一輛價值100萬日元的汽車。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豐富,同時在經濟上也有所收益,便是發明創造的意義所在。但是如果把發明創造當作一種賺錢的手段,那就本末倒置了。

塑料制品本身是為造福人類而誕生的,但是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塑料不會在土壤中降解,焚燒的話又會造成汙染,所以塑料的出現既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是挑戰。為了應對這份挑戰,許多人努力研究,終於又誕生了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這便是進步。

發明創造,是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的過程……人們費盡心力,絞盡腦汁,為此承受了許多困難和痛苦,但是他們卻不以為意。因為人們知道,他們的發明創造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所以他們也是幸福的,他們知道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這便是科技存在的意義,也是社會向更高級邁進的階梯。

人類,是這個星球上的高級生物,會使用工具,有語言,有思想,懂得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幸福。然而人類也不全是對的,只要稍有不慎,便會被大自然吞噬,甚至是自我毀滅。也許各國的科技發展水平有所差別,但是全人類都應該更加關注如何看待科技發展的問題,因為如何面對科技比新科技的開發更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