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求賞不得的“珠光小茄子”

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留給敗軍之將的選擇並不多:流罪、臣從、和睦、死。“流罪”很好理解,就是將生擒的敵方將領流放到偏僻的荒野之地。“臣從”是臣服的意思。如果同對手的差距實在過於懸殊,參戰一方可以選擇向對方投降,以家臣武將的身份繼續擁有自己的勢力。戰國時代末期,豐臣秀吉的勢力如日中天。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德川家康、毛利輝元、島津義久等大名都選擇了效忠臣從。“和睦”指求和,弱勢一方需要展示自己的誠意,割讓領土、派遣人質都是談判桌上常見的條款。最後一項,死。除了在戰場上被殺身亡外,敗方將領還有兩種選擇:自刃或處刑,也就是自殺或是他殺。前文提到的鳥取城一戰,在糧草盡絕之後,城主吉川經家便以自身性命換取了一城士卒的安全。根據史書記載,經家先是沐浴更衣,在喝下臨行酒、留下辭世句後,用脅差切腹自盡。經家壯烈就死之舉受到世人的贊譽,時至今日,鳥取市還年年舉行祭典來紀念經家。

有敗者定然就有勝者。戰後,勝方大名要根據屬下的作戰表現,論功行賞,以個人申報和軍監記錄作為評判依據。一些傳統的功勞加分項如下:

一番槍:持槍率先攻入敵陣

一番太刀打:持刀率先攻入敵陣

一番首:第一個砍下敵人的首級

一番乘:最先沖入城或敵人的營盤

槍肋:持槍幫助己方

殿槍:在己方後撤時殿後

最普遍、最基本的賞賜是“知行地”,這是從敵方手中奪來的土地。但它不僅包括一片土地,還包括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有人耕種,有人勞作,土地就有產出,武將們就可以通過收稅獲得收入。同時,知行地上的農民在戰時可以被征召為該武將的軍隊。對武士們來說,知行地的大小決定了自己的經濟基礎和實力地位。和現在酷愛囤房的“房姐房哥”一樣,戰國武士的愛好就是囤知行地。對這一社會現象,大名們其實是很有壓力的。戰國三雄之一的武田信玄就曾表示,只有不斷擴大領土才能給家臣們賞賜,才能令家臣們高興。不打仗你就發不出薪水,領導也不好當啊。

賞錢、賞地太普通,而對於表現出色的將領,大名會賜下自己的愛物以示恩寵,比如刀、鎧甲、茶具之類。自從15世紀後半期,村田珠光將茶道興起之後,茶道就成了武將修養的重要內容。織田信長就是茶道的忠實擁護者,他不僅潛心研習茶道,還收集了許多茶具名器。在論功行賞時,信長便將其作為“恩”,賞賜給家臣。只有受到“恩”賞的家臣才有資格自己召開茶會,於是茶具成了一種象征身份的重要標志。正因為如此,織田四天王之一的瀧川一益在受封關東管領時便發牢騷了:“比起土地,我更想要珠光小茄子(珠光系列的名器,後毀於本能寺之變)!”

清掃戰場也是戰後的必要工作。武將的遺體會被家臣們領走安葬,一般的士兵可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但也不能讓他們就這麽曝屍野外,這便到了“黑鍬者”活躍的時候了。黑鍬者在軍隊中的地位並不高,主要負責道路修補、橋梁架設、營地建造等輔助性工作。清掃戰場時,他們將遺體統一合葬,下葬時會請附近寺廟或是隨軍的僧人為之超度。

吉川經家辭世時說:“吾身如同武士所取下的梓弓,一去不復棲處。”戰場上崛起了無數驚世絕倫之輩,可惜,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泯滅於一場場戰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