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故事從明治維新開始說起

從1859年開始,日本接觸了與自己文化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這一年,日本對西方開放了港口,開始了它的現代化。從此,日本脫離了以前所屬的中國文化圈,投身到西方文化圈,也開始了日本的產業革命。

1868年,長期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倒台,天皇的新政府誕生。日本加快了西化和現代化的速度,認為這是自己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從前受中國影響的文化、藝術、工藝,有的被丟棄,有的在大環境的變化下被漠視。醫學要學西醫,數學要學西方數學,音樂也要學西方音樂。總之,一切都以西方為標準。在產業領域更是如此,許多西方技術人員應日本政府的聘用來此指導技術。

另外,一部分當政者卻提高警惕,拒絕西化發展延伸到精神領域。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和魂洋才”,意思就是要保留大和民族的靈魂,只吸收西方對他們有用的東西。這跟中國當時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差不多。

在建築領域,日本政府也全力推行西化,對傳統建築采取漠視態度。政府機關、鐵路車站、兵營、警察署、學校、工廠、銀行,全都照搬西方的建築模式。一開始,日本人當中沒有能夠負責這種建築的施工和施工指導的,只能聘用外國人,而西式的建築教育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1871年,日本政府在工部省設立了工學寮,1877年改稱工部大學校,工程教育從此起步。這所學校是今天東京大學工學部的前身,當時執教的都是英國人。工部大學校裏有一門“造家學科”,由年輕的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德向日本青年講授西方建築學。1879年第一屆畢業生走出校門,加起來才4個人,但他們後來都成了日本建築界的領袖人物。其中一位畢業生叫辰野金吾,他畢業後被政府派到英國留學,有一次英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所長問他:“聽說你們國家有很多歷史悠久又很優秀的傳統建築,都是些什麽呢?”辰野對傳統建築一無所知,回答不上來,感到非常羞愧。回國以後,他立即在大學裏開設了日本建築史的講座。可見當時日本大學的建築教育中還沒有本國建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