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朽的生命

中國古代讀書入仕的官員,或潛心治學者,為救岌岌可危的國家,所作努力燭照千秋者不少。宋慈便是。雖然,宋慈去世後三十年,南宋滅亡,但宋慈的著作傳了下來。盡管經過朝代更叠的戰亂,宋版《洗冤集錄》喪失殆盡,但對社會有益的智識是超越朝代的,元朝政府也需要這本書。

元刻本問世,書前印有《聖朝頒降新例》。所謂“新例”,都是元朝至元、大德、延佑年間頒布的條例。現存最古本即元版本《宋提刑洗冤集錄》,全書共五卷,五十三條,集為一冊,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室。書前有宋慈《洗冤集錄序》,是宋慈手跡,彌足珍貴。元代把《洗冤集錄》及宋慈手跡完整地保存下來,是令人尊敬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圖書館、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藏有清代著名藏書家孫星衍復刻元刊本《宋提刑洗冤集錄》,該本刻工甚精,被認為與元版本“不爽毫發”。孫星衍是以藏書家個人的努力將幾乎絕版的《洗冤集錄》復刻再版,亦令人崇敬不已。

歷元明,不斷有對《洗冤集錄》進行增刪補遺的種種版本問世,書名也改成各種各樣。到康熙三十三年,仍以《洗冤集錄》為藍本進行增補校正的《律例館校正洗冤錄》欽頒天下,可謂非常重視,但不見原作者姓名。中國古代多少人才的創造,被以朝廷或皇帝敕令的名義傳播於天下,首創者的姓名消失了。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到進入二十世紀的二百多年間,宋慈漸漸被國人遺忘。

從明代開始,宋慈的學說被陸續翻譯到朝、日、法、英、荷、德多國。為什麽說是“宋慈的學說”,而不說《洗冤集錄》?因那些譯本全譯自“以《洗冤集錄》為藍本加以增刪補遺的版本”,而並非《洗冤集錄》原本,書中已不見宋慈姓名。因此,宋慈的學說雖被翻譯到西方世界,西方人卻不知世上有宋慈其人。到二十世紀前半期,在宋慈的家鄉,也幾乎無人知曉宋慈。宋慈的後裔不知去向。這片土地養育的宋慈,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宋慈還可能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嗎?

要找回宋慈在法醫學史上的意義,尚待對此特別有識之士。

一九七八年,我在建陽縣文化館的有關記錄中看到,有個叫宋大仁的學者,在一九五五年籲請建陽縣調查宋慈墓葬。第一次是五月間,縣裏派工作組到崇雒鄉召開老人會,了解線索,隨即在附近的山中尋找,未得結果。宋大仁堅持認為就在建陽。於是在七月間進行第二次詳查,終於在建陽崇雒鄉昌茂村山上的密林中找到了宋慈墓的殘墓斷碑。這個湮沒數百年,早已無後裔祭掃的墓葬始得重修,並經中央文化部批轉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時我很驚嘆,這宋大仁是誰?隨著深入了解,我知道了,宋大仁是我國現代著名醫史學家,曾出版醫史專著十余種。還知道,有個更早即對宋慈著作的流傳做過考察的人叫王吉民,他是我國研究醫學史的先驅。王吉民視宋大仁為後起之秀,對他影響非常大。再後我還知道,英國李約瑟因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曾專門到上海與宋大仁討論“中國醫學史”,二人結下深厚情誼。這使我知道宋大仁先生的治學成就值得信賴。

因宋大仁先生的考察,我得知《洗冤集錄》問世後,以其為藍本增刪的改編本有《平冤錄》《無冤錄》《洗冤錄》《洗冤錄集證》以及清廷《律例館校正洗冤錄》等幾十種。最早傳到國外的是朝鮮使臣將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時期的《無冤錄》帶回朝鮮,譯注後於一四四○年問世。繼有日本人將朝譯本譯成日文出版。最早傳入歐洲的是從清代版本《洗冤錄》翻譯的法文節譯本,刊於一七七九年巴黎的《中國歷史科學藝術》雜志。

我比照了一下同時期的歐洲大事,此時瓦特的聯動式蒸汽機還沒有誕生,英國要再過三年才承認美國獨立,《拿破侖法典》還要過二十四年才問世。

一八五三年,英國《亞洲文會會報》發表評介《洗冤錄集證》論文。一八六二年(或一八六三年),荷蘭人譯出第一個完整的西文譯本。一八七三年英國劍橋大學東方文化教授嘉爾斯的譯本曾分期刊於《中國評論》,一九二四年又全文刊於英國皇家醫學會雜志,並有單行本問世。一八八二年,法國法醫學家馬丁著有《洗冤錄介紹》,發表於巴黎《遠東評論》。一九○八年,德國人布萊坦斯坦因將荷譯本譯成德文。一九一○年,法國人李道爾夫將越南本《洗冤錄》譯為法文。但是,如前所述,歐洲人讀過這些譯本,並不知原作者是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