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獨立邁出了第一步(第4/4頁)

[94]立陶宛事件,為民族主義分子制造了反對聯盟的口實。

法律手段不起作用,軍事手段行不通。維爾紐斯事件的後果是嚴重和長遠的,這一事件被葉利欽充分利用,“正是維爾紐斯事件促使葉利欽及其控制的最高蘇維埃發表聲明:必須建立自己的、俄羅斯的軍隊,這激起了‘聯盟中央’擁護者的營壘大發雷霆。同時應當指出的是,維爾紐斯事件還產生了另一種結果:它促使葉利欽及其他共和國的領導人簽訂共和國間的雙邊協定——顧及每個夥伴的利益、以每個共和國在其境內最大限度主權完整為前提的協定”。[95]1991年2月9日,立陶宛舉行全民公決,90%的公民投票支持國家獨立。此後,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已成定局。

如果僅僅是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本不會對整個聯盟造成什麽傷害,它們三國人口只占蘇聯總人口的2.8%,也不擁有重要資源。然而,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進程起了示範性作用,大大鼓舞了其他共和國民族主義的發展,1989年9月烏克蘭“魯赫”成立,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塔吉克、吉爾吉斯等都出現了民族沖突。1990年以後蘇聯經濟狀況惡化,蘇共和聯盟中央機關的癱瘓,助長了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一些人開始認為,只要脫離蘇聯,人民就會過上好日子。民族主義逐漸演變成了分離主義,但這些民族分離主義並不能動搖蘇聯的根基,最後埋葬蘇聯的是俄羅斯的民族分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