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方合作:斯大林的“聯合政府”政策及其結局(1944~1947)

華東師範大學 沈志華

關於戰後蘇聯的對外政策,國際學術界大體上形成了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受到革命的意識形態的主導,蘇聯的對外政策具有侵略性和進攻性,美國的傳統學派和新修正學派都持這種看法。[1]另一種觀點認為,斯大林關注的主要是國家安全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戰後蘇聯國力的衰弱使其對外政策表現出保守性和防禦性。[2]筆者對戰後蘇聯外交史的研究結論,總體來說,與後者相同。不過,如何分析和認定這種防禦性的外交政策及其發展趨勢,研究者之間就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了。筆者認為,從戰爭結束到1947年初,斯大林對外戰略的總體構想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與西方特別是美國合作,並通過建立和維持勢力範圍來保證蘇聯的安全,通過與西方的經濟和貿易往來保證蘇聯的發展。[3]而為了實現這一構想,斯大林通過對共產黨的指揮,在蘇聯的周邊國家及其力量所及的地區,推行了一種“聯合政府”政策。

其實,斯大林在戰爭後期和戰後初期曾努力推行“聯合政府”政策,主張各國通向社會主義應有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問題在於,這項政策的實施究竟是一種長期的戰略構想,還是一種暫時的策略手段?1947年共產黨情報局的成立標志著蘇聯開始實行冷戰政策,並徹底放棄了“聯合政府”政策,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問題在於,這裏的因果關系究竟是斯大林為了推行冷戰而拋棄了“聯合政府”政策,還是因為這項政策的破產導致蘇聯走上了冷戰道路?這是冷戰史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判斷戰後蘇聯對外政策性質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對“聯合政府”政策提出及實施的過程進行全面而細致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