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於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第3/4頁)

特殊移民和流放民都屬於強制遷移的特殊人口。不過,他們之間的區別也很明顯。流放民(ссыльнопоселенец/ссыльные/высланные)屬於由於一定的政治和刑事原因被判刑而在監外服刑的犯人。特殊移民一般都是在沒有犯罪的情況下遭流放的,主要由被當局以富農名義鎮壓的農民和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借口強制遷移的蘇聯諸少數民族組成。流放民都有一定刑期,期滿後可獲釋或被轉為特殊移民,而特殊移民則包括有期、不定期和無期等三種類型。當局針對流放民所實行的監管制度比特殊移民更為嚴厲。[13]

特殊移民在發展中的不同類型

整個20世紀30年代蘇聯特殊移民只有一種類型,即流放富農—特殊移民。40年代以後,當局不斷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強制遷移,特殊移民類型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不同的標準,特殊移民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

第一,如果從遷移的對象來看,截至1954年1月1日特殊移民整體上大致可分為如下三類。[14]

30年代的流放富農——1930~1933年的流放富農、由於在國家糧食采購和其他運動中從事破壞和消極怠工而被法庭判決遷移的人口、因公民證制度和拒絕遷往距莫斯科、列寧格勒等中心城市101公裏以外地區而根據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三項”決議遭到強制遷移的城市無業遊民(主要發生在1933年)、根據內務部人民委員部決議從邊境地區被遷居的人口(主要包括:1936年的波蘭族移民,1937年來自蘇聯—伊朗和蘇聯—阿富汗邊境等地區的移民)、被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和法庭判刑(主要發生在1932~1933年)3~5年並在囚禁地區服刑期滿後又被發送到特殊移民區的犯人。

40~50年代初被驅逐的多個少數民族,這裏包括:德意志族移民(普通移民、遣返民、當地民、動員民等),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移民(車臣族、印古什族、卡拉恰耶夫族、巴爾卡爾族),來自克裏木的移民(韃靼族、希臘族、保加利亞族、亞美尼亞族等),1944年來自格魯吉亞的移民(土耳其族、庫爾德族、赫姆申族等),卡爾梅克族移民,伊朗族移民,卡巴爾達族移民,戰前和戰後來自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諸州的移民、來自摩爾達維亞和波羅的海沿岸諸地區的移民(1940~1941年來自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諸州的移民、1940~1941年來自摩爾達維亞的移民、1940~1941年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移民),1945~1949年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移民(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民族),1942年來自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的移民,1950年來自普斯科夫州的移民,1951~1952年來自格魯吉亞的移民。

其他社會組織和集團包括:來自“黑海沿岸”的移民(希臘族、“達什納克黨人”、土耳其族等),“奧烏諾夫分子”,“符拉索夫分子”,耶和華教派(現耶和華顯靈派),“安捷爾斯分子”,“福爾克斯多伊奇分子”,“德國人的幫兇”,“巴斯馬奇分子”,“正宗東正教徒”,戰後被遷移的富農(1948年來自伊茲梅爾斯克州的富農、1949年來自摩爾達維亞的富農、1951年來自西烏克蘭的富農、1951年來自立陶宛的富農、1952年來自西白俄羅斯的富農),根據1948年6月2日法令被遷居的移民,以及1944~1945年來自波蘭領土的被拘留者。

第二,從移民期限上,蘇聯特殊移民又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別。

永久性移民——來自北高加索、克裏木、格魯吉亞等地的移民,卡爾梅克族移民,德意志族移民,“奧烏諾夫分子”,戰後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移民(1945~1948年來自立陶宛的移民除外),來自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摩爾達維亞的移民,來自“黑海沿岸”的移民,耶和華教派,“巴斯馬奇分子”和“安捷爾斯分子”。

未注明期限的移民——屬於“遣返民”、“當地民”和“動員民”諸類型的德意志族移民,1945~1948年來自立陶宛的移民,1936年被強制遷居的波蘭人,1937年從伊朗和阿富汗邊境地區被強制遷移的移民,正宗東正教派,1929~1933年被遷移的流放富農,“福爾克斯多伊奇分子”,“德國人幫兇”,部分來自克裏木的“其他”類移民,1945年來自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遣返民。

有期移民——1940~1941年來自波羅的海沿岸、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摩爾達維亞的移民,1942年來自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的移民,“符拉索夫分子”和根據1948年6月2日法令被強制遷移的人口。

第三,從特殊移民的人口來源和歷史演變總體進程等綜合因素上,特殊移民大體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流放富農—特殊移民和少數民族—特殊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