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轉守為攻說國舅(第4/13頁)

“此內帑之物,無幹國用,算是朕……和媚娘的一點兒心意。”

說話聽音,鑼鼓聽聲,他倆的來意無忌已揣摩出八九分了,愈加不能收:“陛下的賞賜太重,恕臣不能要。”

李治作勢將面孔一板:“舅舅,外甥不過略表謝意,您是隨先帝打天下的功臣,難道這點兒東西還算多?”

“可是……”

李治架住他臂膀笑道:“且卸至府中,收與不收咱回頭再議。”

“好吧。”無忌只得暫且按下,拱手揖讓,“陛下請……”李治回手又拉媚娘,一並入府。

長孫無忌權傾朝野,家室富貴也是百官莫及,這座府邸雖不能與皇宮大內相比,卻也是幅地寬闊、堂前列戟,繡闥雕甍、粉墻椒壁,為迎駕又廣布燈燭、香煙繚繞,雖是初冬時節也不失華貴典雅。李治興致不低,竟不至正堂,領著媚娘四處遊逛,東指西望,訴說當年來舅舅家玩的事。

無忌在旁相隨,聽他如數家珍也覺欣喜,戒心放下不少,對媚娘的態度也和藹不少:“外面天冷,昭儀身子也不便,陛下還請駕臨正堂。”

趁他們遊逛之際,正堂早備好酒宴,長孫沖做事心細,菜肴一樣樣捧給宦官過目,這才敢擺上來。三人來至堂內,李治坐正位,媚娘卻推元舅坐上首,自居下首;堂內除了幾名宦官,只長孫沖、長孫淹兩兄弟侍立伺候。

李治敬過舅父,又賜沖、淹二人飲酒,所聊不過昔日恩義,媚娘有孕在身不過虛與應酬,並不真飲。酒過三巡,李治停箸:“怎只兩位愛卿在此?其他兄弟呢?”

長孫沖對曰:“不敢唐突聖駕,皆在廊下伺候。”

“外面天涼,把他們請進來,朕賜他們一杯酒。”

長孫無忌妻妾成群,兒子自然也不少,他膝下共有十二子,長者年近不惑,少子未及弱冠。嫡長子長孫沖曾尚長樂公主,如今已官至從三品秘書監,次子長孫渙是正四品鴻臚少卿,其他幾個庶出的兒子如長孫溫、長孫澹、長孫凈等也已入仕,或任職外州,或在京為官。李治一聲令下,共進來八位,最小的仨孩子比長孫沖的兒子長孫延還小幾好幾歲呢。

“哈哈哈,舅父多子多福。這三個小兒是……”

“臣侍妾所出。”無忌忙招呼,“還不快向聖上行禮?”

三個小孩朝上叩頭齊呼萬歲,童稚之音甚是有趣。

李治笑道:“這三個孩子相貌不俗,雖是庶出,將來也必為國之良才。朕做主,一並封為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雖是散官,卻是從五品下。雖然沒有職事,但五品已是通貴之列,世襲恩蔭、免除賦役,日後入仕授予職事也要考慮品級,這份隆恩實在不小。長孫無忌舐犢情深,這次竟沒推辭,忙起身按著孩子的背給李治磕頭:“陛下皇恩浩蕩,長孫氏一門代代感念。”

“舅父為國勞心,理應如此。”李治擺擺手,“天寒夜晚,大家不必在外伺候,都休息去吧。”

待諸子退出,李治端起酒杯重重嘆了口氣。

“陛下因何嘆息?”

“舅父多子多福,朕卻子嗣不旺,中宮無子,其他幾個孩子也不如願。”說到此處李治話鋒突轉,“好在武昭儀生下個弘兒,朕甚是喜歡!”

長孫無忌大笑:“臣與陛下一般,也偏愛最小的兒子。明知孺子年幼,資質尚不可知,可就是偏愛,哈哈哈……陛下請飲。”

李治聽他把話岔開了,尷尬一笑,把酒飲了又道:“武昭儀今又身懷有孕,說不定還能為朕添一愛子。您看……”

“恭喜陛下,此乃幸事!高祖皇帝二十二子,先帝十五子,皇家血脈繁茂,可喜可賀。”

一次或許是未留心,兩次便是故意了。

李治此來實是為改易皇後之事,又是贈財寶、又是給庶子封官,以為出言引導無忌便能贊同,豈料人家竟不接這個茬。可他存心已久,這話終是要說的:“舅父,中宮皇後至今無子,朕甚感憂慮。”

無忌的笑容漸漸收斂:“皇後芳華未老,豈可言必無子?況東宮已立,將來嗣膺大寶即為中宮之子,又有何憂?”這番話算是把李治的嘴徹底封住了。

李治暗自憋氣,殊不知長孫無忌心中更氣——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還以為你今日發了好心來看看舅舅呢,沒想到又是別有所圖!改易中宮的心思你動了不止一日,我也阻了不止一日,怎還不死心?王氏乃我關隴名門之女,又是先帝所定,有什麽不好?偏生鐘意這個亂倫之人,羞也不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