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韜光養晦,布局後宮(第4/10頁)

皇後嘴角微翹,滿是不屑:“象馬牛羊者,所喻一心三觀,洞悉三觀方入大乘。”

“哦。”阿武越發虔誠膜拜,“娘娘修為不在蕭氏三師之下。”

“你贊得也太過了。”皇後言雖如此,心中卻很是受用——哪知阿武弘農楊氏所生,法華宗信徒,年少時便通經文,豈有不知之理?

如此一來,承香殿中除了阿武沒人能與皇後有更深的交流,其他婢女只剩下一旁懵懂的份了。不過大家並不嫉妒阿武,因為這位大姐格外和善,常把省力的差事讓給大家,還會講許多前朝的故事,認識大家在感業寺的堂姐、表姐、姨母什麽的,更重要的是皇帝常常私下賞她東西,而每次她都將賞賜分給大家。

皇後引她入宮本有圖謀,加之她這般識趣,自然頗多成全。自從她到承香殿,皇帝駕臨越來越頻繁,每次阿武都極力躲避,不敢越禮爭寵。李治面帶尷尬欲說還休,東拉西扯,直耗到日落西山還不走。每每這時皇後網開一面,李治阿武於側殿安寢成其美事,隔三差五的連皇後本人也有幸沐浴恩寵,心情比過去開朗許多。承香殿似乎變成太原王氏的宅院,阿武簡直是王家小姐最貼身的丫鬟。然而誰也不曾深思,丫鬟還比小姐大著四歲呢!皇後見她續發未久青絲太短,竟把自己的假發賜給了她,並開始帶她走出承香殿……

皇宮中的一切對媚娘而言都是熟悉而陌生的,熟悉的是樓台殿閣山池草木,陌生的是它們的主人。物是人非,而她武媚卻去而復還,想想自己都覺離奇。以王皇後之矜持,是不屑於串門的,更何況身為後宮之主焉能屈就別人?這明顯是故意帶著她去看,媚娘心知肚明,極力觀察每一位嬪妃。

一觀之下,媚娘心中竊喜——這群嬪妃雖天生麗質,卻沒有一絲圓潤成熟,掖庭中那些女子一半是未通世事的黃毛丫頭,另一半唯唯諾諾甚是拘謹。三個誕育皇子的女人,陳王李忠之母劉氏、許王李孝之母鄭氏、杞王上金之母楊氏皆普通宮女出身,封號最高的也不過是美人,相貌清秀卻無才識底蘊。有身份的嬪妃則恰恰相反,四妃之中貴妃、賢妃、德妃皆是名門之女,倒似與皇後一個模子裏扣出來的,矜持淡漠,嫻雅恬靜,這種女人若身在李世民後宮或有一席之地,偏生遭逢雉奴,那便只有苦守孤單的份了……並非現在的後宮不如前朝,也不是媚娘目中無人,而是這一切對她來說都了然於胸,這些女人的未來不過是她的過去,有什麽不明白的?

李治的後宮嬪妃遠遠少於李世民,不過這些人觀察過來,也足足花了三天時間。到了第四天早晨,王皇後獨坐正殿之上,手中玩弄著一條錦帕,臉色顯得有些陰沉,媚娘預感今天她將有重要舉動,因而悄悄棲到她身旁,卻並不忙著詢問,只是恭敬侍立。

“阿武……”皇後的聲音有些沉重。

“在。”

“三天時間本宮帶你見了各處女禦,只剩一人未見。”

媚娘早猜到是何誰——進宮這些日子以來,早聽其他宮女議論,剩下的必是蕭淑妃。雖心中了然,卻扮作一臉懵懂問:“什麽人?”

皇後卻沒回答,手中猛力揉搓著那條錦帕,許久才道:“不說了。你陪我到立政殿走走吧,新城的婚期後延了,這幾日她心裏不痛快,我去陪她說說話。”作為嫂嫂王皇後是合格的,從沒有把丈夫的冷漠報復到公主身上,這確是大家閨秀的長處。

“立政殿……”媚娘有些失神——那曾是她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在李世民晚年的日子裏只有楊婕妤與徐惠有幸到那裏承沐聖恩。

對王皇後而言,出門不是小事,哪怕只是到金水河邊走走,也要打扮得規規矩矩,穿上正式衣服,帶上靚麗頭飾。隨侍的宮女宦官一大堆,這樣散步還剩幾分愜意?媚娘身份特殊,雖連個八品的名分都沒有,卻得皇帝寵幸,因而皇後讓她緊隨自己身側。

一行人離開承香殿,下坡南行,繞過延嘉殿、紫微殿,王皇後的舉動便有些反常了。按理說立政殿在東面,皇後卻漸漸西行,只道:“秋高氣爽,隨便走走。”媚娘卻注意到,她腳步略顯踟躕,似乎想往那邊去,又有些拿不定主意。

再往前行,過了彩絲院,有一道木柱瓦頂的長廊,喚作千步廊。這道長廊西面直達掖庭嘉猷門,日常宮女來往兩處都是走這條通道,媚娘當年與表姐燕妃來往也走這條路;但這並非是一條封閉的長廊,左右沒有遮攔,隨處都可進出,宮女行走時迎面遇到嬪妃,便會退到廊外施禮避讓,待貴人通過後才能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