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你來何遲遲

在碼頭、火車旁、廣場上伸長了脖子熱切等候國軍的台灣人民固然無從想像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七十軍裏頭可能深藏著個人的委屈和情感,七十軍也無從想象,那鼓樂喧天中揮旗歡呼的台灣群眾裏頭,同樣飽蓄著個人的隱忍和創傷,加上五十年的抑郁。

七十軍不可能知道站立在街道兩旁列隊歡迎的人群裏,譬如吳新榮這樣的人,是怎麽想的。

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在台南縣佳裏鎮執業的文人醫師吳新榮,有寫日記的習慣。一九四五年九月間,坊間就已經沸沸揚揚盛傳國軍要在南部上岸,他歡欣若狂,他輾轉難眠。

九月七日,“聞此十二日中國軍要來進駐台南,所以約朋友要去看這歷史的感激。晚上洗凈身體,飲些金蘭,大快。”

“歷史的感激”所表達的是一個在台灣殖民地長大、在日本宗主國受精英教育的文人心中,如何充滿被壓抑的渴望和一旦釋放就澎湃的民族情懷。

九月八日,激動之余,他在書桌前坐下,拿出毛筆寫漢詩。詩的文字天真,感情單純而心境皓潔如當空明月,仿佛漢代樂府的重現:

因為昨夜飲茶過多,半夜強睡而不眠。所以起來寫信通知黃百祿、楊榮山兩君,說此十二日要去台南看中國軍來進駐之狀況,後寫“祖國軍歡迎歌”如左記:[100]

旗風滿城飛鼓聲響山村

我祖國軍來你來何遲遲

五十年來暗天地

今日始見青天今日始見白日

大眾歡聲高民族氣概豪

我祖國軍來你來何堂堂

五十年來為奴隸

今日始得自由今日始得解放

自恃黃帝孫又矜明朝節

我祖國軍來你來何烈烈

五十年來破衣冠

今日始能拜祖今日始能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