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行仁政的真實後果(第5/6頁)

《太誓》這段話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攻打邘國,有人說是攻打商紂王,到底是打誰,我們就不管了,知道打的是個暴君就行了,考據問題照例留給專家。

孟老師這番話裏引了兩段書。一開始那段他沒說出處,但一看文字風格就是《尚書》,說的是周武王東征的事情;後一段是《太誓》,這是《尚書》裏的一篇。他老人家這回是跟《尚書》幹上了,咱們也跟著幹吧。

奇怪,前一段文字卻在《尚書》裏找不到,只有一處類似的地方:“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這句是出自《尚書·武成》,講的是周武王滅商的經過。這個“武成篇”我在上本書裏已經有過一些詳細的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反正它很有名就是了。從這幾句看來,武王開國和商湯王開國好像如出一轍啊,誰也不是為了貪圖私利,都是討伐暴君,吊民伐罪。反正歷史都是他們這些勝利者寫的,宣傳工作也都是他們做的,被討伐的那些“暴君”是不是沒被打死也得被對手的宣傳攻勢搞得窩心而死,這我們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我們現在只是知道,這個“武成篇”是後人偽造的。

怎麽全是假書啊,有點兒真的沒有啊?

《太誓》是不是真的啊?

當然了,即便書是真的,書裏記的事也不一定是真的。

《太誓》一共三篇,都是講武王伐紂的事,記載了很多周武王在重要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內容無非都是商朝如何壞,我們如何好,上帝如何跟紂王絕交,又如何跟我們建文。但是,這個《太誓》也是後人偽造的。

把《孟子》對《尚書》的引文,還有其他古籍裏對《尚書》的引文通通歸納出來,然後找出哪些話是今版《尚書》裏沒有的,單把這些話挑出來,再模仿《尚書》的文字風格,把這些所謂逸文敷衍成篇,借古人的嘴表達自己的思想,假書就這麽出爐了。

其實平心而論,古人造假比現代人有良心多了,雖然假冒,卻絕不偽劣。比如說,分辨《尚書》的真假有一個雖然粗糙卻很簡便的法子,那就是看它的行文風格,但凡文筆漂亮的就有可能是假的。比如上本書介紹過的那個出自《尚書》的宋儒經典座右銘“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麽漂亮的句子,嘿嘿,假的。前邊還介紹過一句“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也很漂亮,也是假的。

假話說來說去,最後就變成真的了。這麽多篇假《尚書》文字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上千年的影響,多少讀書人都拿它們當聖賢名言,當權威教材!這些假貨的沖擊波直到現在也依然沒有散盡,我們熟悉的很多響當當的聖賢之論都是出自這些假貨的。我把《孟子》這一節裏遇到的幾篇《尚書》摘來給大家看看,把其中流傳到我們現代的一些名言和成語用括號(【】)加黑體字標出來,不用解釋,大家一看便知。

先看“武成篇”: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征伐商。

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

王若曰:“嗚呼,群後!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於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勛,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於皇天、後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於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於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閭。散鹿台之財,發钜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