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GPS路線分析(第2/3頁)

事畢,返於齊,止於嬴。【母親的喪事辦完,孟子返回齊國,在嬴這個地方落腳休息。弟子充虞當初為老師的母喪督辦棺槨,覺得棺材的木料用得實在有些奢侈,按說老師不應該這樣啊!這個問題在充虞心中積了很久,終於趁著這個空當來問老師了。孟子於是給充虞講了一番孝道之理。】

既免喪,自範之齊,見王於崇,遂有去志。【孟子接著走啊走,走到了崇地,在這裏見了齊王。從這個時候起,孟子動了辭職走人的念頭。】

王命孟子為卿,致祿十萬,辭不受祿,號為客卿,蓋不欲變其初心,且可為進退地也。【齊王還是很想留住孟子的,任他為卿,給開高薪,但孟子既然在崇地就有了辭職的打算,這時候就不願意再拿齊王的薪水了,所以只做了客卿,同時也為的是能讓自己沒什麽牽絆,可以進退自如。】

時弟子日益進,公孫醜、公都子、陳臻、鹹丘蒙、盆成括、高子等,皆齊人來學者,因材施教,引而不發,躍如也。【大批有志青年在這個時候投入孟子門下,包括我們已經認識過的公孫醜、公都子、陳臻、高子,還有一些是未來將要認識的,有鹹丘蒙、盆成括等等。孟子收了這麽多學生,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方法叫“引而不發,躍如也”,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們得到“盡心篇”才能知道。】

顧孟子志在行道以王齊,因國無親臣,都無良牧,蓋大夫王驩方嬖幸用事,進爵右師,舉朝視其君如國人,絕無以仁義與王言者。【孟子想在齊國推行王道,但齊國從首都到地方都沒幾個好官,所以做事很難啊。最奸的奸臣裏有個王驩,還記得孟子出使滕國吊喪,這個王驩還做過他的副官嗎?—―這事還在以後,此時王驩剛剛得志不久,真是典型的小人得志、飛揚跋扈。全國誰都看他不順眼,大家都想:我們國君怎麽重用這種卑鄙小人啊!所以呢,也就沒人再願意對國君講什麽仁義之道了。—―想想孟子裝病的時候對景醜說過的話。】

王怠於政事,或數日不視朝,諫言不用,孟子進諫固罕,而王之意且欲孟子舍所學而從之。【齊王開始怠工,上朝辦公的次數少了,誰勸他也不管用,甚至還想讓孟子放棄所學來遷就自己。這就是“梁惠王篇”裏孟子的那段話:“假如這裏有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雖然是個好東西,可總得讓工匠來雕琢吧?您的國家不比一塊玉石更值錢?可是,在治國的問題上您卻說什麽‘別管你以前是怎麽學的,照著我的話去做就OK了’。您如果讓工匠照您的外行話去雕琢玉石,那會是什麽結果?”】

會燕王噲讓國子之,齊伐燕勝之,王謂天與不可不取,於是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盡有其地。【突然,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鄰國燕國的國君燕王噲吃錯了藥,當真學起堯舜搞禪讓,把國君之位讓給了大臣子之,燕國於是大亂。齊王很明白趁火應該去打劫的道理,這才大興仁義之師,幫助燕國人民平定內亂。還記得齊國北伐軍的軍歌嗎?—―“打倒子之!打倒子之!來平亂!來平亂!我們正義之師!我們正義之師,殺壞蛋!殺壞蛋!”但在平定了燕國內亂之後,齊國的正義之師一變而成了邪惡之師,這些事情我們在“梁惠王篇”中都已見過。】

諸侯多謀伐齊,孟子言急為燕置君,則諸侯之師可急止也。王毋聽。【諸侯們看不慣齊國在燕國的所作所為,準備整頓軍隊,對齊國下手。孟子趕緊給齊王出主意,主意雖好,可齊王不聽,孟子也無可奈何。】

未幾,燕人畔。王甚慚悔,有陳賈者乃從為之辭。而當時且有謠傳孟子勸齊伐燕者,齊人之虛詐不情好議論如此。【沒過多久,燕國人群情激憤地反抗齊國的入侵,齊王又慚愧又懊悔:唉,當初怎麽就沒聽了孟老師的主意呢!這張老臉以後還怎麽去見孟老師呢?齊王正發愁呢,陳賈過來說了一套周公犯錯誤的巧妙邏輯,幫齊王用這套說辭去對付孟子,爭取找回面子,結果引出孟子那一段名言:“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來,齊國出現謠言,盛傳孟子挑唆齊王攻打燕國,把屎盆子扣在一臉正氣的孟老爺子頭上——周廣業寫到這裏,憤恨之情溢於言表,指斥齊國人“虛詐不情好議論”。周先生這話或許是地域偏見,但是,對山東人的偏見還真是由來已久,至少從漢朝就有。前文說過漢武帝時代的一位大儒公孫弘,這位公孫弘就是山東人。他在給皇帝提建議的時候永遠都是順著皇帝的意思說話,有時候幾位重臣一起商量好要向皇帝說個什麽事,可說的時候一旦皇帝臉色不好,公孫弘馬上就會見風使舵。當時有位正直的大臣叫汲黯,實在看公孫弘不順眼,當著公孫弘的面對漢武帝說:“齊人多詐而無情……”後面的話是直接攻擊公孫弘的,前邊這一句可是把所有山東人都打擊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