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我們進展緩慢,因為又要費些篇幅來澄清兩個概念。就像前面講到的“禮儀之邦”一樣,有些詞語和概念我們耳熟能詳,好像誰都明白,其實呢,可不是那麽回事兒。

現在要解釋的這兩個概念,一個是“家”,一個是“封建”,這兩個概念是密切關聯的。

先來說“家”,這個概念不但我們很多現代人搞錯,不少古人也都搞錯。

剛才看《孟子》正文的時候,有沒有人注意到“千乘之家”和“百乘之家”?

什麽是“乘”?這個東西看似簡單,其實眾說紛紜,簡單講呢,它是一個軍事單位,就是以一輛戰車為核心的一個戰鬥小組。好了,明白了這點,問題就來了:誰家裏會有一千輛或者一百輛戰車的軍隊呀?

我們中國現在有了不少超級富豪,個個家大業大,前兩天我還看到一條新聞標題說某富豪三天消費花掉了兩個億。但是大家想想,有誰聽說過哪位富豪家裏養著幾千人的軍隊呢?有誰聽說過兩位富豪比鄰而居,兩家吵架了,賭氣不過,各自回家調集軍隊幹上一架?——這就是時代的不同了。在封建社會裏,鄰裏糾紛那可是真有動用軍隊的。為什麽呢,因為那時候的“家”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家。

要明白“家”,就得先明白“封建”。所謂封建,天子分封諸侯國,這是一種大封建,還有一種小封建,就是諸侯國的國君在自己的地盤裏也像天子分封自己一樣地拿出地盤來分封給貴族們,而被分封的貴族們和諸侯國國君之間的關系與諸侯國國君和天子之間的關系非常相似。貴族們也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諸侯打仗的時候,貴族們要帶著自己的私人軍隊出征,這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到了所謂禮崩樂壞的時候呢,諸侯們對天子不大恭敬了,開始有僭越的舉動了,同樣的,貴族們對諸侯也不大恭敬了,也開始僭越了。而正如同大的諸侯有實力輕視周天子一樣,大的貴族家族也有實力來輕視諸侯,所以孟子才會說那句“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這個“家”,既不是我們現代人一夫一妻一小孩的家,也不是以前什麽四世同堂之類的家,而是貴族的大型家族,有領地,有軍隊,有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四書當中,《大學》裏所謂“修齊治平”的主張是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一直都孜孜以求的,這裏的講究是:要想做到平天下,就先得治好國,要想治好國,就先得做到齊家,把家治理好,要想做到齊家,就先得修身修好才行,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裏面,“天下”其實是現在我們“國”的概念,而“國”呢,是諸侯國的概念,“家”就是指貴族的大型家族。把這些概念搞清楚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詞串在一起才顯出是順理成章的,否則的話,我提高自身修養,道德品質高尚了,做到修身了,然後把老婆、孩子安頓好,這就齊家了,能齊家也就能治國了,所以我就可以去當國家總理了?然後呢,平天下,征服世界?

問題還沒完。我們讀歷史,看到宋朝人講修齊治平,明朝人講修齊治平,清朝人講修齊治平,可其實深究起來,戰國以後,基本上沒人再能修齊治平了。為什麽呢?因為修齊治平只有在封建社會裏才是可能的,而戰國結束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也就結束了。

——沒錯,我說的是,戰國結束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也就結束了。

各位讀到這裏,肯定有不少人會說我這是在胡說八道。是啊,我們不是一直都說中國有幾千年漫長的封建社會,直到晚清才從封建社會可恥地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嗎?我們不是一直在說我們直到現在還在背負著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沉重包袱嗎?

——呵呵,我不但還堅持我上面的說法,我還要說: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剛才痛斥我胡說八道的人中現在一定會有一些在破口大罵我是白癡了。是啊,我們不是曾經很習慣用“老封建”“你這個人怎麽這麽封建”之類的話來罵人嗎?封建社會怎麽倒成了好社會了?

少安毋躁,且聽我慢慢道來。

封建,還是不封建,這是個問題。

其實,按傳統標準來看,這本來並不是個問題。

封建封建,是分封制的社會體制: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擁有相當的自主權,這才是封建社會。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把分封制改為郡縣制了。秦朝之後,歷代政權基本上一直延續著郡縣制的政治體制,雖然也曾經陸續有過分封,但都是以郡縣體制作為主體的。而秦朝之前,雖然也有郡縣制,但那都是零敲碎打,而且,那時的郡縣,其實質和秦以後的郡縣也很不一樣,社會制度的主體還是分封制。所以,比較準確的表達是:秦始皇結束了中國的封建社會傳統。所以呢,要說什麽封建社會的歷史包袱,秦、漢之際的人的確還有這個包袱,而在現代,在兩千多年之後的我們身上,早就沒有這個包袱了。可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的問題又來了:我們身上的包袱如果不是封建社會的包袱,那又是什麽包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