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的西進與南征(第2/4頁)

周世宗顯德二年春,下詔親征:

“蠢爾淮甸,敢拒大邦,盜據一方,僭稱偽號。晉、漢之代,寰海未寧,而乃招納叛亡,朋助兇逆。金全之據安陸,守貞之叛河中,大起師徒,來為應援。迫奪閩、越,塗炭湘、潭,至於應接慕容,憑陵徐部,沭陽之役,曲直可知。勾誘契丹,入為邊患,結連並壘,實我世仇。罪惡難名,人神共憤。”

周世宗在近三年多的時間裏,聯合吳越錢氏家族的兵力,屢戰屢勝,最終占領光、壽、廬、舒、濠、泗、泰、通等十四州六十個縣,共二十多萬戶,長江以北,盡為中原王朝所有。至此,大一統的曙光,重新出現在中華大地上。李璟被迫放棄帝號,改稱“國主”,並進獻犒軍銀十萬雨、絹十萬匹、錢十五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尊後周為正朔,敬受後周“歷日一軸”,完全以藩臣自居了。過了三年,李璟郁郁而死,其子大詞人李煜繼位。茲錄李璟詞二首,可以想見這位成功大詞人和失敗小帝王的“風采”:

其一: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

倚闌幹。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

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淥波三峽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其二: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浣溪紗(一作浣紗溪、小庭花)

李璟向周世宗稱臣後,十國中最弱小的一個“荊南”(南平)國王高保融很乖巧,覺得上貢稱臣還不夠,“謂器械金帛,皆土地常產,不足以效誠節,乃遣其弟(高)保紳來朝”,見南平王送其弟入朝為“人質”,周世宗大喜,賞賜高保融不少金銀財寶。“荊南地狹兵弱,介於吳楚,為小國”。南平的“開國主”高季興本是僮仆出身,為後梁太祖朱溫所喜,養以為子,當時叫“朱友讓”。朱溫死後,領兵於荊南的高季興興起割據之意。後唐滅後梁,高季興懼而入朝唐莊宗,並向莊宗“獻計”滅前蜀。後唐莊宗大悅,“以手拊其脊”。老高很會討好人,在袍子上讓人用金線繡了個“金手印”,四處炫耀。同時,他也怕唐莊宗殺了他,在歸途中連夜斬關而去。後唐滅亡時,先前滅蜀的後唐軍從蜀地搜刮有金帛四十多萬,“自峽而下”,老高皆全部劫取。高季興死後,其子高從誨襲位,仍被後晉封為南平王,子襲父業,德性也一樣。後梁時,南漢、閩、楚三國皆向梁朝貢,路過荊南時,往往財物貢品被劫奪財物。“諸道以書責誚,或發兵加討,(高從誨)即復還之而無愧。”後來,南漢、閩、蜀皆稱帝,高從誨換個向這些鄰國“稱臣”,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爹,目的是為了獲取賞物,當時人稱高氏父子為“高賴子”――“俚俗語謂奪攘苟得無愧恥者為賴子,猶言無賴也。”向周世宗大獻殷勤的高保融,正是高從誨之子。待高保融之子高繼沖時,懾於宋朝皇威,率將吏宗族五百多人入朝,結局非常不錯。人雖賴,下場不賴。

此外,聽說江南強國南唐屢戰屢北,南漢“皇帝”劉晟“憂形於色”,嚇得他遣使想向後周“修貢”,其間戰事不息,“使者不得行”。南漢的第一位“土皇帝”是劉隱。此人軍將出身,唐末趁亂自立為清海軍留後,不斷向朱溫行以重賄,得為一方藩鎮節度使,占據嶺南。後梁建立後,進封南海王。劉隱病死後,其弟劉陟即位,見後梁離亂,中原多事,便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史稱“南漢”,“窮奢極侈,娛僭一方”,肆行虐酷,“至有炮烙、刳剔、截舌、灌鼻之刑,一方之民,若據爐炭”。此人還妄自尊大,稱呼中原帝王為“洛州刺史”,其實正因他居化外之地、“恥為夷蠻之主”的心理使然。劉陟病死,其子劉玢繼位。子肖其父,“多行淫虐,人皆患之”,不久就被其弟劉晟和劉昌密謀殺掉。劉晟自己坐上帝位,改元應乾。與父兄一樣,劉晟“率性荒暴”,數年之間,把自己近二十個弟弟全部殺掉,一個不留。此人還喜親自行酷刑於人,號其刑訊室為“生地獄”,熱油鍋、碎剮床等等,凡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酷刑,裏面應有盡有。劉晟天天以酒為水,終日酣醉之中,連他的寵愛伶人尚玉樓也不得好死。一次,半夜飲酒高興,劉晟口渴想吃西瓜,便置之於尚玉樓腦袋上,一刀劈下,連瓜帶人劈成兩半,劉晟也不知,只是感覺口中西瓜汁又濃又紅又鹹……。劉晟在位十多年,飲酒過量而死。其子劉鋹繼位,時年十七,改元大寶。這個小子有樣學樣,虐類其父,昏庸過之。劉鋹以為群臣因各有家室不能盡忠於他,一切政務皆委以太監,發現有才的讀書人,“皆閹然後用”,所以,南漢的士子最倒黴,只有考取了前三甲,只有“金榜題名時”,再無“洞房花燭夜”,披紅掛綠戴喜花之後,就被擁入蠶室割去小雞雞。劉鋹平日最信任的是太監許彥真、女巫樊胡子以及商胡進貢的一個波斯舞女,哪位大臣得罪這幾個人,下場只有一個――族誅。同時,宦官勸劉鋹:“先帝所以得寶位傳陛下,正因盡殺群弟。您也應該效法先帝。”劉鋹大以為然,把幾個弟弟殺個幹凈。這麽一個酷虐的王朝,由於山高皇帝遠,懸隔嶺外,自劉隱至劉鋹也經四世五主,近六十年,最後被北宋滅掉,一大家子投降後被遷至開封,劉鋹得封恩赦侯,竟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