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諸人的悲喜劇下場(第3/3頁)

王衍、孟昶與南唐主李煜和宋微宗趙佶一樣,雖然政治上昏庸無能,耽花湎酒,終至亡國,可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都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家,無論詩詞歌賦畫文,皆臻至逸品和神品之境。

相傳,前蜀後主王衍得到唐朝畫家吳道子的《鐘馗捉鬼圖》,上面畫鐘馗正用右手食指剜出小鬼眼睛準備當小吃的場景。王衍也是內行,他自忖,如果把鐘馗描畫成用大拇指剜出小鬼的眼睛,效果可能會更好,更顯襯出鐘馗的昂然氣勢。黃荃受命後,回家琢磨,怎麽想怎麽不對,皇上的旨命又不能違背。無奈之余,黃荃就重新畫了一張鐘馗用大拇指剜小鬼眼睛的畫,然後,他把兩張《鐘馗捉鬼圖》一並奉給王衍。王衍大為不解,忙問黃荃為什麽不在吳道子原畫上面修改。黃荃答道:“觀吳道子所畫鐘馗,整幅人物的氣力、眼神、筋骨皆落於右手第二指上,如果改為用大拇指著力,原先的人物姿態一下子就散掉了,整幅作品就會喪失原有的人物神采和光芒。而為臣我畫的鐘馗,人物力道著於大拇指,以此奉上,特供參考。”王衍琢磨一番,大為稱贊,遂成一段畫壇佳話。

此外,後蜀末帝孟昶,與這位黃荃大畫家也有一段“藝術交流佳話”。後蜀廣政七年(公元944年),南唐與後蜀結為“友邦”,送來六只江南特有的白仙鶴。喜愛丹青文辭的孟昶忙命人宣黃荃進殿,讓大畫家為這六只仙鶴圖形寫真。黃荃落筆如飛,濃點淡染,不大功夫,六只仙鶴或理毛、或整羽、或唳叫、或翹足、或驚恐、或啄苔,“體態鮮活,有愈生者”,喜得後蜀末主孟昶大嘆不已,把作畫的偏殿也命名為“六鶴殿”。畫幅懸於殿中,這位皇上朝夕臨視,流連不已。

於黃荃而言,可幸也可悲!可幸的是,兩個君王皆是彬彬文士,品畫作詩的高手,言語謙謙,和藹可敬;可悲的是,兩人都是盛世亡國之君,只知沉湎於“藝術”,不知體恤政情民意,真個是“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丹青”,其結果,皆是國破家亡,命喪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