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儻豁達 任情真率太原起義前的李淵(第3/3頁)

關鍵時刻,“吉人自有天相”。晉陽有個叫劉龍的土豪鄉長,通過裴寂與李淵相識。李淵貴為帝親,與這麽一個“副科級”的財主也一見如故,喝酒吃肉,豪賭打炮。劉龍這種卑賤出身的“微細”之人,自然心中感激涕零,覺得李淵很給自己面子。同時,由於劉龍有錢,與副留守高君雅關系也不錯。高君雅想“辦掉”李淵,飲酒之際,自然就不拿劉龍當外人,把己謀全盤告之。劉龍出高君雅府門,一溜煙直奔李淵宅邸,“具以啟聞”。

心驚肉跳之余,李淵表面鎮靜,對劉龍說:“您能以此事相告,深有至誠。請不要再對別人說,我自有安排。”同時,李淵暗下決心,不反也得反。

大業十三年農歷五月丙寅清晨,李淵“惡人先告狀”,大集僚屬,聲言高君雅、王威兩人引突厥入寇,先發制人,當眾逮捕了兩人,送入監牢。兩人叫苦不叠,直悔動手過晚。

更絕的是,過了兩天,果然有“突厥數萬騎抄逼太原,縱入城郭北門,取東門而出。”李淵也不畏懼,派先前招降的賊師王康達出城埋伏。王康達等人習慣了搶略,突厥軍隊過了一半,中有缺停,王康達以為是隊尾,忽然跳出,準備搶馬。不斷,後隊突厥包抄,前隊突厥掉頭,前後夾擊,把這批“新附軍”包了餃子。太原城內居民,一恨高君雅、王威“引狼入室”,二畏突厥兵馬強盛,三驚城內軍兵眾多,憂恐之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李淵周圍。

李淵指揮若定。他派遣小股部隊連夜偷偷出城,占據險要之地,然後,又讓這些人白天大張旗鼓,大呼入城,給突厥人造成“援軍不斷”的假象。同時,他還囑誡軍士,遇突厥兵,“恃險勿戰”,敵退勿追,使敵人“莫測”太原守將到底要幹什麽。

《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突厥各隊首領互相嘀咕:“唐公相貌有異,舉止不凡,智勇過人。前來馬邑,大勝我輩。今在太原,何可當也……不如早去,留必取死!”於是,突厥人連夜遁逃。這些記載,完全是溫大雅唬弄人。真正原因,一是突厥人在城外抄掠已足,急於回去享用“戰利品”;二是李淵親自給突厥的始畢可汗寫信,稱臣裝孫子,並表示“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坐受寶玩,不勞兵馬,亦任可汗……”。突厥人無遠謀,又貪寶物,太原城堅,難以一時攻破,自然得了大便宜就走。李淵為自己臉上塗粉,向眾人講他是“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表示他是為了民眾利益才如此“屈尊俯就”。

解除了突厥人“背後一刀”的最大危脅,處死了王威、高君雅兩個“肉中刺”,李淵父子於七月份開始正式興兵,托以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王為名,宣布廢掉煬帝,立代王楊侑為帝。代王楊郁是隋煬帝亡故的元德太子楊昭之子,當時才十三歲,人又在長安,所以,李淵明顯是掩耳盜鈴,不過當時天下人皆爭逐帝座,也沒人真站出來和他在這方面較真。

突厥人聽聞李淵反隋,也派柱國康鞘利等帶數千匹好馬趕來。李淵演戲很投入、逼真,以臣禮跪受始畢可汗書信,又大贈使臣金銀美女。同時,李淵心機很深,知道突厥人所攜馬匹不是無償贈送,而是要用錢購買,便只撿上等好馬,購買其中一半的馬匹。

起義人眾見李淵如此,以為主將惜錢,便紛紛自告奮勇,要自己出錢出物換購其余馬匹。李淵阻止,意味深長地勸告說:“突厥人的馬象羊一樣多,陸續有來,恐怕到時你們買也買不盡。胡人貪財,我們不要暴露自己有錢,現在買少量的馬,表示我們很窮,也不要急需戰馬,如此,才能稍稍抑制這些胡人的貪心。”此外,他還誡諭出使突厥的劉文靜:“突厥人派兵前戰,只可收納數百騎即可,拿他們當幌子嚇唬一下隋軍,此外,借胡人援軍,可阻止劉武周與胡人聯軍政打我們。如果突厥人馬眾多,百姓絕無生存之理,搶掠劫殺,會造成大禍。”可以想見,李淵還真不是倚仗狼勢的賣國賊,不愧是老到深謀的政治家。為此,一直跟隨他左右的溫大雅充滿崇敬地回憶:

“帝(李淵)素懷濟世之心志,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沖要,一覽便憶。遠近乘風,鹹思托附……”

李家之所以能化家為國,究其實,李淵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