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儻豁達 任情真率太原起義前的李淵(第2/3頁)

大業十三年,隋煬帝下敕命李淵為太原留守,並遣親信王威、高君雅任李淵的副手,一來助力,二來可以監視李淵。當時的太原附近有不少賊眾,最強的一支號稱“歷山飛眾,”於上黨、西河一帶屢敗官軍,致使道路隔絕,隋朝軍將與之爭鋒,喪命不少。

李淵初到任,正好拿這夥人立威,便率五千多人出城討伐。到了河西雀鼠谷口,兩軍相遇。看見對方有兩萬多人,隋兵隋將皆生怯意。李淵從容不畏,對王威講:“這些人起自盜賊,習慣貪財。近來又屢屢獲手,驕心滿溢,我們以智心籌謀,定能勝敵。所憂不戰,戰必克之。”於是,李淵把隋軍分為二陣,以老弱殘兵居中,多張旗幟,大集輜重;以平日心腹精兵數百騎分置左右,為小隊。此時,隋軍上下,皆不知這位皇帝大表哥到底要幹什麽。敵軍散列橫陣,綿延十幾裏,步步逼近。

臨戰,李淵又派王威“領大陣居前,旌旗從之。”對方看見師旗居前,認為是主將所在,紛紛調集最精銳部隊,一齊呐喊向王威殺來。王威暗叫倒黴,跨下馬卻鞭打不動,嚇得他一頭栽下,幾為賊眾生擒。

看見陣中遍是糧草輜重,賊軍歡喜,個個跳下戰馬搶取值錢東西。此時,一旁觀鬥的李淵“引小陣左右二隊,大呼而前,夾而射之。賊眾大亂,因而縱擊,所向摧陷,斬級獲生,不可勝數……”經此一戰,李淵在太原落穩腳跟。

後來,突厥人知道李淵回到太原,馬邑只有王仁恭等人,便放開膽子又來入侵。隋煬帝聞訊,下詔派太原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往馬邑,與王仁恭共抵突厥。王仁恭先前跟隨李淵與突厥打過幾仗均得勝,膽子變大,不聽李淵讓他堅守不出的指令,也想得勝立威,不料出兵即敗,損兵折將。

隋煬帝人雖在江都,仍有人上告李淵、王仁恭不積極備戰,“縱虜為患。”楊廣大怒,派出“司直馳驛,”到太原把李淵抓了起來,關進監牢,並準備斬掉王仁恭。

當時,李淵長子建成不在身邊,只有二兒子李世民在城內。小夥子性急,泣求父親趕緊造反。李淵老姜,知悉時機還未成熟,便大講“天命”,勸李世民不要太急於起兵。果然,不久就有煬帝詔使馳至,宣布釋放李淵與王仁恭,命其依舊“校檢舊部”。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信使行人,無能自達,”惟獨煬帝這一介下赦免令的使臣一路上“不逢劫掠,依程而至”,眾人都發嘆異。

李淵聽聞禦使至,也是大驚。聽到赦免令,仰天而笑,說,“此後余年,實為天付。”由此,老英雄也下了必反之心,只是要發未發之際,多懷逡巡猶豫之心。

推動李淵最終興兵造反的,除李世民外,關鍵要屬劉文靜與裴寂二人。

劉文靜,字肇仁,“偉姿儀,有器幹,倜儻多權略,”時為晉陽令;裴寂,字玄真,“疏眉目,美姿容,”時為隋朝晉陽行宮的宮監。這兩個人一處為官,相知甚洽,結為好友。一夜,哥倆賭錢飲酒,裴寂遙見城外烽火,淒然長嘆:“遭逢亂世,家道屢空,真不知該怎麽辦才好。”劉文靜笑道:“世途如此,時事可知。我們二人相扶相倚,還怕不發達嗎!”

李淵入太原,劉、裴二人暗中觀察,見其“有四方之志”,便起勁巴結這位英雄。特別是劉文靜,慧眼識人,認為李世民“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天縱之才。”裴寂起初不信。後來,李世民與這位裴大叔假裝賭錢,輸給對方數百萬,高興之余,裴寂“大喜,每日與太宗(李世民)遊。”李世民趁機把大計告訴裴寂,裴寂馬上允諾“共舉大事”。不久,劉文靜倒黴,坐與李密(瓦崗那位爺)連婚,被煬帝下詔關入太原監獄。

李世民潛入牢中,與劉文靜深談。“天下大亂,唐公若能興兵一起,乘虛入關,不到半年,帝業可成!”一見面,劉文靜就勸李世民。

李世民大喜,笑道:“君言正和人意。”於是,他想方設法把劉文靜先“弄出來,”然後四處部署,伺機欲發。但是,不知父親葫蘆裏賣什麽藥,李世民也不敢輕易動手。

劉文靜詐稱得隋煬帝手赦,大發兵民,以伐遼東為辭,致使“人情大擾,思亂者益眾”。眼看水已經攪渾,劉文靜又逼裴寂趕緊鼓搗李淵起兵,並威脅說:“您身為晉陽宮監,卻把宮中美人送給唐公享用,此事傳出,您與唐公哪個也活不了啊!”

大懼之下,裴寂“屢促高祖(李淵)起兵。”

恰巧,馬邑人劉武周結眾為盜,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誘引突厥兵馬,準備向太原挺進。李世民、裴寂、劉文靜借此機會,大發庫金,分散府物,四處招兵買馬。而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是煬帝心腹,聞訊起疑,獲悉李淵父子異動,一合計,便想以到晉祠祈禱為名,把李淵誘至其地拘捕,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