猙獰畢現的大丞相楊堅“輔政”的過程

周宣帝撒手西歸,按理講,再怎麽輪也輪不到楊堅這個外戚老丈人入宮“輔政”。引狼入室的關鍵的人物,正是周宣帝宇文小夥的兩個寵臣劉昉和鄭譯。

劉昉生性輕狡,周宣帝在東宮當太子時就已經在其身邊“侍讀”。宣帝即位後,劉昉“以技侫見狎,出入宮掖,寵貫一時。授大都督,遷小禦正”。由此,可見劉昉的玩樂彈唱功夫肯定不簡單,能使周宣帝白天黑夜不能離開自己。周宣帝彌留之際,只宣召劉昉和禦正中大夫顏之儀入內宮,準備托付後事。兩人趨至床前,小夥子已經說不出話,不停地翻白眼倒氣。劉昉為自身計,眼見周宣帝的兒子周靜帝宇文洐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不足以當自己日後富貴榮華的大托兒,就與鄭譯密謀,準備把楊堅推出前台。

鄭譯也是人精。此人的爺爺、父親都做過北魏、西魏太常、司空一級的大官,典型的高幹子弟。鄭譯本人,“頗有學識,兼知音律,善騎射”,可以講是文武全才的壞人。他也是周宣帝東宮舊人,曾任太子宮尹,因常常與當時當太子的宇文小夥歡歌狎飲,曾被周武帝除名為民。周宣帝自己登上皇位,自然馬上把這位鬼鬼老友召回宮中,“超拜開府、內史下大夫、封歸昌縣公,邑一千戶,委以朝政”。一次,鄭譯擅自把修建皇宮的奇異木材偷回運回家,自修府第,為人告發,周宣帝一怒之下又把他削職為民。小人心氣相通,劉昉多次為鄭

譯求情,宇文小夥子也少不了這位陪吃陪喝陪玩的老哥們,“復召之,顧待如初”,並委以內廷重任。

鄭譯和楊堅關系也不一般,兩人曾經同學,“(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傾心相結”。楊堅知道女婿周宣帝對自己漸有疑忌誅除之心後,送錢送物拼老命巴結鄭譯,並在皇宮的胡同中相求道:“您知道我一直想出藩外任,希望您給我留個心,有機會能讓皇上派我出京。”楊堅想出京,無外乎是想逃離京城政治漩渦避禍。正好趕上周宣帝要出兵南伐陳國,讓鄭譯主管此事。見機會來臨,鄭譯就推薦楊堅為元帥,準備隨自己一道前去平定江東。周宣帝當然言聽計從,下詔以楊堅為揚州總管,準備興兵。恰巧,詔下不久,周宣帝病重,楊堅便稱自己“暴得足疾”,在京城伺察形勢。

劉昉、鄭譯眼見周宣帝快咽氣,密謀之後,宣楊堅入宮,把讓他輔政的事情說出來。楊堅老奸巨滑,也是患得患失之輩,忙擺手“固辭”,稱不敢當。劉昉也急,激言道:“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我自為也!”

此時的楊堅,還沒能從女婿周宣帝殘暴的陰影下走出。入宮前,楊堅遇見算命的術士來和,還心驚肉跳地問:“我這一趟有災嗎?”可以想見這位半大老頭內心的驚惶不安。思來想去,利大於弊,楊堅就答應劉、鄭二人,“稱受詔居中侍疾”。當天,周宣帝就一命歸天。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即代理全國陸海空總司令。幾個內臣草詔,惟獨顏之儀不簽字,歷聲言道:“主上升遐(帝死為“升遐”),嗣子(靜帝)沖幼,宮中大任,宜委宗室。趙王(宗文招,宇文泰之子)年紀最長,論親論德,應受輔政重任。你們備受朝恩,應思盡忠報國,奈何今日以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劉昉、鄭譯知道顏之儀人太倔直,不能夠說服,索性“代替”他簽署。詔下,宮廷諸衛禁兵認敕不認人,馬上歸統楊堅節度。

一直心傾楊堅的禦正下大夫李德林聽說劉、鄭二人要安排楊堅作大冢宰(類似人大委員長),鄭譯自己做大司馬(國防部長),劉昉想當小冢宰(類似現在的司法部長),連忙跑去見楊堅,並出主意說:“楊公您應該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集黨、政、軍於一體),否則,無以號令大眾。”

楊堅深以為然。周宣帝大殯結束,詔旨一下,連劉昉、鄭譯都有些傻眼:鄭譯為丞相府長史、劉昉為司馬。二人本來想與楊堅平起平坐,這下子倒成了人家的僚屬。不過,楊堅待二人甚厚,賞賜巨萬,封劉昉為黃國公,鄭譯為沛國公,“出入以甲士自衛,朝野傾矚”。時人稱二為“劉昉牽前,鄭譯推後”,皆是楊堅成事的紅人。

周靜帝即位後,其叔父漢王宇文贊以皇叔之尊入居禁中,常與楊堅同帳列坐,聽覽政事。劉昉覺得這個宗室礙眼,就送上幾個絕色美女,趁機對宇文贊說:“大王您乃先帝之弟,眾望所歸。少帝幼沖,豈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擾,您不如先回私第,等候佳音,待事寧之後,肯定我們會迎您入宮做天子,此乃萬全之計。”

宇文贊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好色少年,性識庸下,覺得劉昉好人好語,馬上攜美女、屬官出宮,回王府等著天下掉大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