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將有大事(第4/5頁)

不過也就是心中暗自猜測下罷了,大家都是知曉輕重的角色,什麽話當說什麽話不能說,大家都是心中有數。

唯一不太符合貴家風度的就是這木家父子都是喜歡出遊,來到濟南城沒有幾天,城內城外的風景名勝都是轉悠個遍,而且好像是什麽都沒有見過的模樣,什麽都要問問,什麽都要打聽下。

而且還和靈山商行的人商議好了,說是準備在中秋之後,去膠州那邊走一走,從這行動倒也是更證明了這木家人的貴戚身份。可不管怎麽絞盡腦汁的想,也想不到大明這個層級的貴人上,會有誰符合。

周王這一家來到這山東之後,看見沿途的景象,再想想開封城中的一切,也就知道,大明想要翻天很難了。

跟著這個女婿,或許藩王之富貴未必能有,可別的也未必會少,或許還要比在開封時候更要享受自在,周王這等身份的人,所謂富貴景象也是見得多了,所想的無非是個自由自在而已。

藩王不能出城,又被地方官盯得嚴密,比起在山東這種富貴自在,相對來說,還是這山東更舒服一點。

而且在開封城的時候,身為皇族的宗親,總要想著大明天下的存亡,也想者如果這大明亡了,恐怕自己也要跟著一起殉葬,這心理負擔也是極大,來到山東,等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丟開。

徹底的把自己當成一名無憂無慮的平民百姓,山東地方有李孟庇護,太太平平,所要作的也就是好好享受生活,改名木恭鎬的周王還有他的家人,快活的很。

周王世子木慈安算是大明皇族之中難得喜歡讀書的人,可大明對宗藩的態度,就是你越昏庸,對朝廷的害處也就越小,就會被認為是忠謹醇厚,越是想要有一番作為,那說明心有悖逆,圖謀不軌。

比如說唐王在韃虜入關的時候,曾經募集了三千兵準備進京勤王,這也算是難得熱血行為,可卻被圈禁在河南,死在兵禍之中,這周王世子木慈安盡管是讀書不少,卻沒有什麽用武之地,一向是郁悶的緊。

來到山東,放棄了王族的身份,卻發現天地間這樣的寬廣,自己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聽說山東準備在明年自開科舉,他也準備去試試,看看能不能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負,也算是不枉來人世一次。

至於木夫人這些年在開封城,每次想起女兒都是流淚哀傷,這次來到山東之後,見到女兒和外孫,什麽榮華富貴,都是被她丟到了腦後去,每天歡喜的了不得,至於周王的孫子,每天跟著李宏還有山東這些高官子弟一起瘋跑瘋玩,也是不亦樂乎。

這等貴戚之家,那裏嘗過什麽闔家團圓的快樂,哪裏知道平凡生活之中的趣味,來到山東,卻都是領會到了。

盡管周王一家放棄了王位和尊貴的血統,隱姓埋名來到山東,盡管一家人對這件事盡量避而不談,但大家卻知道自己和別人都沒有一點的後悔。

周王來到濟南的第三天,多喝了幾杯酒,曾經在酒席山和自己的夫人還有兒子說道:

“能來山東,原本以為是不得已為之,看這大勢,來山東沒準是大福氣,我家在開封素來行善賑貧,看來這積德是有回報了。”

中秋家宴,本來李宏也是坐在男丁這一席面上的,李孟在現代的時候,一般這樣全是長輩大人的宴席上,不會讓小孩子上桌。

本來這種事情,不過是管家羅西報過來一個名單,然後李孟安排就是,結果李孟說出小孩子就沒有必要上席這句話之後,整個齊國公府都是被驚動了,過來勸說的還是孫傳庭和劉福來這樣的德高望重之輩。

這時候,李孟才算是反應過來,李宏是否上席,已經隱約牽扯到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很多人都是把自己安排當成了一個暗示。

想明白這一點的李孟真是哭笑不得,也就不再堅持,回到內宅說給女眷們聽,倒成了一個笑話,嘻嘻哈哈了好久。

坐在這酒席上之後,席上不是文人就是老頭子,李宏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如何呆的住,沒吃幾口,就鬧著要出去玩,席上的男人們也不是管孩子的,索性是放他出去瘋了,這段時間,李宏和比他大一歲的表兄相處的很好。

顏參政看著自己的外孫,滿臉都是慈愛之色,其余的幾位也是悠閑自得,中秋佳節,這樣全家團圓,實在是愜意的很。

軍國大事,在這樣的宴席上也不能講,李孟笑著談了會閑話,和身邊的幾個人聊了家長裏短,喝了幾杯酒。

對這樣的禮儀場合,李孟向來是應付的頗為笨拙,正閑聊間,看見一名親兵站在正門處躬身,李孟站起身來,沖著桌子周圍的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