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將有大事(第5/5頁)

“小海要去登萊督練兵馬,事情緊急,今晚就要啟程,我要去送送他,怠慢了,諸位莫怪。”

盡管和桌子上的幾位長輩平輩的關系,可他是山東之主,自然有所不同,顏參政、周王還有劉福來都是笑著說道:

“正事要緊,你且先去。”

李孟點頭致意,大步走出了門,邊上的顏參政微微點頭,笑著說道:

“這小海也是國公的親信人,不過年紀小,總是在齊國公身邊歷練,這幾年也是成長起來,該外放出去獨當一面了。”

相比於周王一家,顏參政算是對膠州營有所了解的了,這番話倒也是中規中矩,不過邊上的劉福來卻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但眼下這樣的閑談,也沒有必要駁李孟嶽父的面子,其樂融融的多好。

李孟沒有出國公府之前,就已經是換上了甲胄披掛,倒不是他要出征,而是給王海送行,卻要搞得正式隆重一些。李孟經常是感嘆自己身邊無人,可這次要辦的事情,還真是要派出親信人才能辦。

跟在自己身邊這麽多年,李孟能感覺到王海的成長,一個毛頭青澀的小夥子也是逐漸成長為一名殺伐決斷、成熟沉默的大將,這樣的人才,如果還是圈在自己的身邊做親衛,未免是太可惜了。

說是今晚啟程,按照規矩,王海領著人已經是駐紮在了城外,中秋佳節,濟南城中有沒有什麽貧病的人家,人人都是在家團圓,路上可是安靜異常。

濟南城的南門外五裏處有一處炮術操練的校場,校場邊上有幾處房舍,有兩間屋子有燈火閃動。

聽到外面有人通報,屋中在那裏等待的人都是站了起來,門被推開,李孟大步走了進來,在屋中,王海身上穿著商人的服飾,站起來行軍禮都顯得頗為不自在,李孟笑了笑,開口說道:

“要是崇禎五年的時候給咱們這套衣服穿,非得笑暈了不可,現在穿著可不自在了。”

這話說完屋中諸人也都是跟著嘿嘿笑起來,李孟收了笑容,頗為嚴肅的說道:

“王海,你在我身邊多年,一直也沒有自己出去做什麽事,這次孤身出海,獨當一面,可有把握嗎?”

王海聽到這句問話,也不顧身上穿的是長衫,雙腿一並,右拳擊胸,大聲的說道:

“請大帥放心,下官此去定當成功,不然,自行軍法!!”

李孟搖搖頭,上前捶了王海一下,笑著說道:

“自己心中要有把握,跟我這麽多年,若是做這個事情都要拿軍法作保,那豈不是本帥這個老師也臉上無光。”

屋中眾人都是哄笑,這種舉動反倒是體現了李孟對王海的信任,還有王海的親信地位,王海也是撓撓頭訕笑起來,李孟這次鄭重了些,又是說道:

“當日你我十幾人起家,還在軍伍的也就是六七人,馬罡、趙能、陳六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了,王海你跟我多年,本領見識都是不缺,所缺的無非是服人的功勞,等你這次成功,我也外放你去執掌一方。”

邊說邊拍了拍王海的肩膀,這番話說出來,王海盡管保持著軍人的儀態,可情緒卻有些控制不住,話都說不出來。

李孟所許諾的,是膠州營軍人所能達到的最頂點了,王海一直是在李孟的身邊,盡管他也是資格最老的幾個人,而且參加的大戰搞不好還最多,可因為在老營親衛這個要害位置上,始終沒有升上去。

親兵統領也是旁人羨慕之極的高位,可王海卻是那種喜歡在外征戰,獨自領軍的性格,在李孟身邊未免有些憋悶,李孟當然也是明白,可獨當一方的大將,總歸是要沉穩成熟,一直不放王海出去,也是為了磨練他。

這些考慮,若是王海能自己理解最好,不能明白,那也是個人的造化,李孟肯定不會說的太明白。

囑咐完,李孟卻轉向邊上的一名大漢,笑著說道:

“我們山東如此做,未免是有些生分,可此事太過重大,總不免做的繁瑣些,還望勿怪。”

邊上那名大漢聽到李孟說話,連忙躬身半跪,臉上帶著恭謹客氣的笑容,用帶著閩地腔調的官話回答說道:

“國公大人能用鄭家的船,那是我們鄭家的福氣,遠途行船,有個質子擔保也是海上的規矩,芝豹這個身份,還未必夠格呢,這就要國公大人見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