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將有大事(第2/5頁)

東蒙古逐漸被韃虜整合,征戰之下,也有許多部落被兼並,自己卻不願意為新主子效力的牧民騎兵,可整合之後的草原各部可不是他們這些散兵遊勇能打過的,想要討生活,只有幾個選擇,一是西蒙古那邊,可西蒙古那邊不是世仇,就是那些突厥種的假蒙古,而且什麽東西都和東邊不一樣。

想來想去,最好討生活的還是這大明的地面,這些種地的老百姓軟的和羊一樣,能搶的東西還不少。

邊關的那些隘口,根本談不上什麽守衛,這些衛兵每天提心吊膽的,若是韃子兵馬前來,還是及早的逃跑最好,若是韃子兵馬不來,這些蒙古馬匪要想進關,只要交點小錢,那還是一筆外快。

甚至是出關的時候,所搶掠來的東西還可以賤賣給隘口這些士兵,然後再由他們轉賣,反正是便宜多多,甚至還有這麽一個買賣,往往有永平府內的百姓被這些馬匪擄掠,家屬想要贖人,往往通過這些隘口士兵就可以做成。

要說是永平府境內“蒙古馬匪肆虐”,這個倒是不假,可從來都不會告訴別人,因為這是薊鎮兵將生財的手段。

當然,有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永平府的軍將官員大豪們也懂得知人善用,花錢請這些亡命的蒙古馬匪來做,事後或者是殺人滅口,或者是給點錢趕他們出關外,反正馬匪都是小股,和薊鎮的大軍相比不值一提,一點後患都沒有。

可因為這些馬匪肆虐,永平府境內還真少有什麽獨立經營的村落和鎮子,即便是有也是那種結寨自保的大寨堡壘,自家有民團鄉勇的大土豪。

而老老實實種田的農民想要得個安生,就只能是依托在那些軍將和城池的周圍,也要向這些軍將繳納更高額的賦稅和徭役,還要再關鍵時候被抽丁當兵,實質上也是一種半農奴的生活。

永平府內的民不聊生,兵將官吏的養虎取利,對永平府的百姓來說,是苦不堪言,但對於山東來說卻很有利,因為多是荒地,所以可以沒有什麽阻力的劃分土地,建立起屯田田莊。

張坤安排手下的兵馬駐紮,中屯衛附近的地方局勢都開始穩定下來,張坤才是明白了河間府的具體情況。

在大明的其他省份,膠州營設立屯田,那是田少人多,只要是圈占了土地,自然有大批的流民來耕種求活。

可在這永平府,事情卻完全的不同,田地到處都是,可人卻不多,這些人都是被各級軍將圈占,成為失卻人身自由的半農奴,膠州營設立屯田田莊,肯定要在本地招募人手耕種,以膠州營屯田田莊的制度和規矩,肯定要比這些就會壓榨的軍將強太多,到時候這些人口紛紛流到山東這邊來。

手中沒有可耕地的農民,打仗的時候沒有可抽調的兵源,甚至克扣軍餉都沒有辦法去應付,這等於是要了薊鎮這些兵馬的命根子,也難怪他們會有所動作,會用這麽狠辣的手段來做對。

永平中屯衛是永平府的門戶,但對於整個永平府來說,又相對獨立,真正的核心部位應該是從灤州到山海衛這一帶的,這邊則是山海關總兵高第和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的控制之下。

不過能在這邊打下一根釘子,那麽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容易的很了,永平中屯衛城中那些惶惶然的百姓平民聽到這屯田田莊的規格之後,都是頗為的詫異,這個詫異不是害怕恐慌,而是有些不相信這等好事。

什麽牲畜和工具、種子都是由田莊供給,耕種出來的莊稼保證一家溫飽之後,再上繳田莊,而且定期抽取各戶的男丁參加訓練,如果有機會當兵還能享受種種優惠。

這可是要比給那些軍將做工要強太多了,比如說永平中屯衛這些百姓,給向付義沒白沒黑的種地做活,能有個溫飽那是奢望,而且各家的男丁除卻當作勞力之外,還要去當兵賣命,這都是沒什麽報酬的活計。

整個的中屯衛之中,平日裏能得些好處的,也就是向付義和他手下的親信將領以及直屬的親兵,其他人都是牛馬。

張坤倒是沒有想到這屯田田莊的事情會這麽容易的開展,不過也更容易理解,為什麽永平府這些軍將對山東的進入深惡痛絕了。

九月初的時候,永平府的西側就開始丈量土地設立屯田田莊,但這僅僅是開頭的工作,還需要大批的物資北上補充。

但張坤卻因為自己種種的冒險舉動,終於是博得了大功,按照方方面面的消息,張坤這次行險,讓山東比預計時間早三個月在永平府獲得了一個立足點,而且還是中屯衛這樣的大城,他的功勞不次於王韜。

目前張坤在中屯衛這邊統管五千左右的兵馬,這實際上已經是個副將的職權了,據說正式的封賞在年底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