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六章 英靈祭

臘月初五那天,膠州營的老營和登州軍都是進行了短暫的休整,總算是從兩天連戰的疲憊中恢復過來。

連年的災荒和大軍過境,在北直隸的各個州縣鎮子之間,基本上看不到什麽人口,就連種地的農民也都是依靠在城鎮周圍,這也是無奈之舉,從前那種小村子,在大饑荒和災難過後,人口大幅度的減少。

人口減少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村子自保和生產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如果住在這村子裏,那多如牛毛,惡如虎狼的盜賊就是個大麻煩。

這些或許從前同樣是農民的盜賊對付起來本份耕種的農民來說兇惡無比,劫掠完錢財女子之後,整個村子的殘存的人口或許就要被他們屠戮一空。

北直隸的京師兵馬幾次被外來的軍隊打散,又要從地方上擄掠青壯從軍,這實際上是比盜匪們更兇惡的破壞,無奈之下的北直隸農民們,那些還沒有變成流民盜匪的本分良民們,都只能是依托在人口相對眾多,城防工事相對完備的城鎮周圍。

這樣的情況,所造成的結果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壞的不能再壞的結果,其中擺在李孟和膠州營軍隊面前的就是,在他們所駐紮的位置周圍百裏,可以用人煙斷絕這幾個字來形容,在東光縣北面的運河沿線兩側的州縣都是被韃子打破,城中平民逃散一空,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

靈山商行和山東鹽幫的人多有北直隸的土著,他們也都是要走上一天一夜甚至更遠的路程才能見到市鎮人口。

馬肉、馬皮,在這樣的年景,的確是讓窮苦人們很垂涎的好東西,而且換取這些東西的代價不過是給膠州營提供勞力而已,這樣的好事的確是讓人趨之若鶩,但這些百姓們要來到這戰場的周圍,也要花費幾天的時間。

實在是太耽誤事情了,沒有充足的人力,戰利品的分揀和運輸,戰場上的整理,甚至還有大軍的回程,這可都是大難題。

登州軍的部隊在和韃子的苦戰之後,從景州那邊強征來的民夫丁壯潰逃了許多,而老營兵馬,為了追求行軍的快速,而且在山東的境內,始終是有內線的補給,離開山東僅僅帶著五天的補給,也是沒有帶什麽民夫丁壯。

軍隊並不是但憑著士兵就可以進行作戰的,還需要大批的輔助兵和民夫來幫忙運轉,打完一場大勝的膠州營就遇到了民夫短缺,補給運送跟不上的困局。

當然,按照李孟的估計,快馬給山東傳信報捷,消息一到山東,那邊肯定就會按照預案阻止後勤隊伍跟上來,而派往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的幾處的靈山商行和山東鹽幫的人員,估計也會行動順利,畢竟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並且有這個大勝作為倚靠。

但問題就在這個時間差上,需要那些民夫到達的時間,和那些民夫大概能到達的時間,差不多相差了兩天左右。

在這兩天,獲得了勝利的膠州營不可能餓著肚子在寒風凜冽的華北平原上等待,這會讓士兵們不管從身體還是士氣上都是受到很大的影響。

戰鬥盡管才進行了兩天,可登州軍死傷近萬,老營疲憊異常,如果按照操典中的規定,起碼要休整到臘月初八才算是恢復過來,不過因為這個時間差的存在,如果強自在原地休整,恐怕到最後搞出負面效果來。

李孟索性是下令,休整到臘月初五,然後舉行必備的儀式之後,直接全軍開拔回山東,或許士兵們沒有恢復過來,但及早的回到山東,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整,暫且讓他們先忍忍了。

讓人感覺到驚嘆的是,臘月初六那天,各處征發招募的民夫沒有到來,卻有山東和京師附近前來的大商隊上門了。

明末的商業是一種畸形的繁榮,越是末世越是如此,山東這樣的環境更是培養出來了些實力身後的大商戶和大商人。

這些商戶和商人有的是山東本地的,更多的卻是外地的中小商家,借著山東這些年的發展財富跟著逐漸膨脹起來,稱為實力龐大的豪商。

他們有靈敏的商業嗅覺,知道在什麽時候販運什麽貨物,膠州營需要什麽,膠州營的軍需處、靈山商行和兵器制造局往往會開出數額驚人的采購大單,他們只要能滿足這個需要,就可以發大財。

何況山東還有對外洋的港口,鄭家和其他海商向外洋販賣的貨物,也已經開始在山東進行采買了。

南北交通行商也是天下間利潤最厚的買賣之一,山東正處在南北直隸之間,並且倚靠強大的實力保證這個通路的安全暢通,依靠這個交通樞紐的好處,山東商人們南下北上,買賣到手,也是發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