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4/5頁)

韃虜大軍的這種行為,卻是歪打正著的給山東的探子造成了麻煩,在北直隸京師和一些要點上,靈山商行都是有分號放置,說白了就是傳遞情報的據點,就是為了第一時間把京師和北邊的消息盡快的傳回山東。

但滿清大軍在幾條北直隸和山東必經之路上的戰場遮蔽,卻讓這些探子不是被殺,就是要繞路行進。

自然這傳遞消息的時效就要差很多……

盡管膠州營收回了在鄭家代為管理的戰船和兵船,不過事情並沒有像鄭家高層想的那樣變糟,鄭家仍然可以在山東購買大量的私鹽,在私港上停靠商船,正正常常的做他們的生意。

而且因為在靈山私港豪商的增多,從南洋和江南運送來大批貨物的鄭家反倒是賺到了便宜,比從前利益增加了不少。

唯一能擔心的是,從美洲和天竺那邊過來的西洋商船,漸漸的也都知道了這個靈山私港,都是開始過來經商做買賣。

曾經被山東鹽幫私下拘禁抓起來的鄭三,還是鄭家的船頭,沒有人知道他曾經有這樣的經歷,這些日子反倒是因為出手大方在鄭家的船隊中聲譽越來越好,十一月十二的時候,他的船又是從北面回來。

按照他最近的習慣,總是要到逢猛鎮的一家飯館坐上一坐,然後玩上幾天。

“前段時日,除了我們鄭家的船,其余家的船都不讓過去了,聽守在那裏的韃子兵說,他們大軍已經是來大明了!”

鄭三跟著招呼他的掌櫃低聲說了一句,那掌櫃神色沒什麽變化,這是轉身回到了櫃台的後面。

這時候,山東還沒有人知道韃子大軍從北面過來,在得到鄭三這個消息的一個時辰之後,一匹快馬從膠州城狂奔而出,朝著濟南城而去。這是一個山東鹽幫情報系統的疏漏處,盡管李孟領著大軍去往南直隸,可整個的情報系統傳遞的終端仍然是濟南城,在這裏匯總之後才傳遞給南邊的大軍,這來回的傳遞肯定要耽誤許多的時間。

在膠州傳來的消息到了濟南城之後,膠州營布置在北直隸的探子,終於是繞過了韃子大軍的封鎖,把消息送到了濟南城。

此時在濟南府的兵馬只有登州軍,而且趙能率領的登州軍還留下了五千人在登州和萊州、青州一帶駐防,在濟南府的膠州營兵馬只有兩萬。而在兗州府的兗州軍則是在靠近河南和南直隸的邊境處布防。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李孟的大軍已經是離開徐州兩天,到達宿遷。

進入南直隸之後,南直隸的州府官員實在是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對待這支大軍和鎮東將軍李孟,只得是盡力的支應軍需,卻不敢過來拜見,不過徐州知州還有幾名知縣,都是私下裏給李孟這邊送來了信箋,算是提前打個投名狀。

可徐州的豪族高門卻完全不同,他們可是熱情的很,紛紛帶著自家的民壯家兵過來投奔,說是要與大帥一同南下平賊。

徐州素來是民風剽悍之地,豪族大戶同族之人都是聚集在一起,太平時候自保,紛亂時候劫掠,這樣大大小小的勢力最是要投奔一個有前途足夠大的實力,大明官府肯定不會允許地方上有這樣的武裝。

不管是李闖、張獻忠還是革左五營又始終沒有到達這裏,就算是想要投奔也沒有地方去投,而且風險太大。

此時李孟率軍前來,正是天上掉下來的最好選擇,歷來這等改天換地的時候都是賭身家富貴的最好時機,領著家兵家將摻合一把,沒準就可以博來大富貴,何樂而不為,就算是博不成,這也是相助朝廷兵馬剿賊,有功無過的好事。

這點讓李孟真是有些措手不及,相對於山東境內豪族大戶的羞羞答答,這新成為控制範圍不久的徐州倒是有這樣的局面。

當然,山東大戶人家的私有武裝是受到嚴厲禁止的,自然沒有人敢來主動送死觸黴頭,在徐州,家中蓄養私兵乃是傳統,膠州營恰逢時機出現,自然是受到這樣的歡迎。

對於徐州豪族的熱情,李孟雖然拒絕了這些豪族的“好意”,但卻派人把這些豪族登記在案,這邊的大戶人家和他們的私兵,實在是好兵源,如果膠州營下一步擴軍,這裏豪族私兵正是最好的選擇。

到達了宿遷之後,大軍進行短暫的休整,在這之前的十天,馬罡率領的青州軍已經是沿著淮河一路的西向,青州軍大張旗鼓的過了鳳陽府,漕運總督馬士英除了讓本部兵馬做好戒備之外,不敢有其他的反應。

青州軍過了鳳陽府之後,直接就在距離壽州五十裏左右的新城鎮紮營,明目張膽的斷掉了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