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勝後事 太糊塗(第5/6頁)

但李孟離開河南之後,李、羅聯軍和追擊而來的新任五省總督、內閣學士丁啟睿率領的四萬官兵交戰,當時李、羅聯軍是剛剛經歷了在歸德府附近的大敗,官兵滿以為能撿這個便宜,誰想到才一接戰,就是全軍崩潰。

先前大敗的李、羅聯軍對官兵的戰鬥力有了新的估計,兩軍都是投入了全部的精銳,按照他們的想法,如果總督五省兵馬的丁啟睿堵住西面,開封在北,李孟在東,三面合擊的話,流民軍隊的境況可就窘迫了。

誰想到對方實在是不經打,一接戰,流民聯軍的士兵如狼似虎的沖過去,官軍立刻是崩潰了。

本來已經是頗為衰頹的流民軍隊的士氣,又是被這場勝利給鼓舞了起來,四萬多官兵一路潰敗,帶著丁啟睿跑進了開封城中,進城的時候,丁啟睿身邊只剩下了四千人不到,再也不敢出著開封城。

這還是李自成和羅汝才顧忌李孟定下的範圍,不敢追擊的太狠,以免越界的原因。

經過這件事情,新任的五省督師丁啟睿的一些典故才被尖刻的文人們翻了出來,比如說,到軍之後,不知道做什麽,對下屬的軍將說道“軍中諸事,爾等自專,不必問。”

由此看來,文官也不是那麽靠得住。

張獻忠不願意奉李自成為主,潛回湖廣之後,在鄖陽一帶,一直是和追擊他的左良玉兜圈子,但在一次攻打縣城的戰鬥中,被城上的火器傷到,傷重退兵,所以湖廣一帶開始傳言,張獻忠已經死掉。

九月初,李孟就回到了濟南城,山東巡撫顏繼祖總算是松了一口氣,眼下他的處境頗為的尷尬,幾次去京師運動,想要調職或者是辭官致仕,都沒有什麽回音,提升更是不可能。

倒不是他的那些好友故舊不辦事,而是朝廷中人對他約束不了自己屬下的總兵,感到不滿,有心換人來做,只是知道些山東底細的人誰也不願意去坐那個位子,給他貶官調職吧,顏繼祖這個巡撫還一直是有些功勞分潤,有沒有什麽合適的理由。

也只得是讓顏繼祖這麽不尷不尬的繼續呆下去了,李孟出征河南沒有帶上他和監軍太監陳敏,回來的時候,卻依舊是在報功的文書上列名,若是旁人,分毫功夫沒有花,就有這樣的功勞入手,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但對於顏繼祖和陳敏來說,李孟這麽慷慨的分功,就好像是在火上烤他們一般,心驚膽戰的,想不要,卻又不敢不要。

對比下監軍萬元吉,平賊將軍左良玉、督師丁啟睿、保定總督楊文嶽這等人的戰績來說,李孟這斬首兩千余,還真能稱得上是大功一件。

朝廷中人再怎麽不願意搭理,再怎麽諷刺,這功勞還是要賞的,好歹李孟報上去的是兩千余,如果說按照實際殺敵數目報上去,那李孟的大功已經不能是用加官來打發的了,只能是封爵,大明公、侯、伯三個等級的,最少也是侯。

現在這種情況相對容易打發一些,李孟的最多也就是加個將軍號,再有些賞賜,也就夠了。

在山東巡撫官署修身養性的顏繼祖,接到了總兵衙門親兵的告知,說是朝廷欽差馬上就要到山東了,請巡撫顏大人負責接待,一幹的費用都由總兵衙門支取。

那親兵說的客氣,山東巡撫顏繼祖回答的也是妥帖,說這本就是本官的庶務,定當辦好,請李大人不必擔心雲雲。

派來傳信的親兵說完事情也就走了,接待傳旨的欽差太監,這倒是熟門熟路的勾當,顏繼祖直接吩咐道下面去忙碌就是,而且山東布政使司衙門肯定也會分擔一部分的職責,倒也不需要太勞心勞力。

山東巡撫顏繼祖神色如常,依舊是處理他那少得可憐的公務,其實就是給總兵幕府的已經擬就的成文蓋印而已。

晚上熄燈睡下,對著自己的發妻,顏繼祖才是無奈的苦笑起來,巡撫官署的這些屬員,還不知道有多少是李孟的安插的親信,說話作為,平日裏顏繼祖都是小心謹慎,生怕被別人抓到了什麽把柄。

看著像是正常的公務交接,走的也是正常的手續,但總兵命令巡撫做事,如同命令自己的書辦,而且這巡撫還要恭恭敬敬,不敢有絲毫怨言的接受,按說,這事情只有反過來的時候才正常。

顏繼祖除卻苦笑著接受之外,也沒有什麽別的處置方法了,而且這苦笑還要偷偷的苦笑。

京師來的太監姓莫,從前走的是大太監曹化淳的門路,曹化淳一失勢,他這邊也撈不到什麽好差事了。

這去山東傳旨,就是不好差事之中不好的那個,這種去給軍將封賞的差事,就算是給最恭謹的武將封賞,也不是什麽好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