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勝後事 太糊塗(第3/6頁)

朝堂之上,內監和重臣對這山東總兵李孟,也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一來是這人官做的糊塗,居然聯名上奏,說楊嗣昌有罪責,二來是天下間掛著總兵銜頭的那麽多,一個山東總兵能管什麽。

但劉元斌是帶著大軍的人,知道有這麽一支不聲不響的強軍在身邊窺伺,而且這人卻如此的深沉,實在是太讓人不舒服了。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盡管需要內官太監去監軍做事,但內官們要是主動的發表什麽意見,反而會被他懷疑。

尤其這山東總兵李孟雖然不討人喜歡,可今天一個勝仗,明天一個勝仗,要是在崇禎皇帝面前說“這總兵李孟有謀反的意思”,只要朝中的大臣們有一個不對付的,跳出來說是閹人誣陷功臣,下獄待罪的肯定是自己。

若是其他的皇帝,懷疑總歸是會懷疑的,但崇禎皇帝的思路,太監劉元斌一直是摸不準,感覺稀裏糊塗。

他回到京師之後,也曾經通過以前的關系,動用東廠和錦衣衛的關系在山東密訪,誰想到傳回來的消息,都是說山東總兵李孟安分守己,絕無異己不軌之心。

太監劉元斌真是糊塗無比,只得是悶悶的安分守己。

這次被調回京師,按照大部分人的判斷,京畿和山西、河南都沒有多余的兵力,遼鎮僅存的那些種子還要在山海關一帶布防,那和劉元斌這支兵馬一同鎮守京畿的,也只有山東總兵李孟的部隊。

得到這個推測的劉元斌找不到理由反對,晚上真是噩夢連連,覺都睡不好,聽到李孟率軍去河南平賊,這才是放下些心。

誰都知道,如果放任流賊入山東、北直隸,必然是滔天大禍,但劉元斌心中卻比較盼著山東兵馬被打敗,這樣自己在京師呆著安穩些。

九月知道的消息,說是膠州營和闖軍交戰,大獲全勝,斬首兩千余,這個數目這麽多年許許多多人報過,如果加起來算的話,大明的百姓人口差不多全被官兵殺光了,還要加上官兵自殺,也湊不過報上來的殺賊數目。

這山東兵馬的兩千多人一定是蒙騙造假,大家都是嗤之以鼻,劉元斌也是松了口氣,心想這山東兵馬或許沒有自己想像的這麽強,不過安心沒有兩天,就有隱約的傳聞過來,說是山東兵馬斬首將近六萬,不過就地掩埋而已。

明明有大功,偏偏不願意示人,這種傳聞的消息,而且是完全違背常理的消息,崇禎皇帝和大臣們是不會相信的,斬首近六萬,這功勞最起碼也要封侯了,差不多眨眼間就能獲得武將最頂尖的榮耀,他為什麽不要。

而且山東總兵在朝中的風評雖然不好,卻始終沒有“跋扈”“囂張”之類的評價,看起來就是那種正常的軍將,怎麽會有功不要。

斬首過六萬,的確是匪夷所思,有功不要,更是不僅常理,但提督太監劉元斌心中卻知道,這些事情就是真的,那李孟絕對會這麽做。

李孟肯定也有異心……

明明知道某人有異心,但說出來沒有人相信,這種感覺當真是讓人郁悶異常,這種擔心在外人眼中看起來是毫無道理。

不過對劉元斌來說,山東李孟的兵馬要是到京師來,比起關外的韃子,比起河南的流賊來,距離上可要近面太多。

所以劉元斌布置京外的兵馬,側重於通州,這個布置被人譏刺為轉向,明明大敵是韃虜和流賊,你不在北面和西面布陣,卻在南面,還懂得行軍布陣嗎,果然是無知的閹豎之輩。

李孟在歸德府期間,揚州府方家的大兒子,方應忠,一直是在淮安府住著,這邊也有他們方家的產業,住在這裏,肯定沒有人會有什麽意見。

方家人一直是比較低調的,不過這次方應忠住在淮安府城,三教九流的賓客川流不息,熱鬧異常,倒是讓人很驚訝,大家不明白,這方應忠為什麽突然的轉性了。

山東鹽幫在兩淮一帶剛剛展開活動,各種渠道並不完備,不過卻聽到隱約的風聲,說是在鳳陽中都附近駐守的兵馬正準備分兵,據說是要來駐防淮安府和揚州府。

眼下鳳陽府的邊境流賊大軍壓境,鳳陽中都的兵馬都不夠用,怎麽還要分兵來淮安府和揚州府。

這兩個府縣明明是膠州營的駐防範圍,外人要來插手作甚,江顯綽那邊也是警惕非常,留守的高科手中只有三個營,守衛屯田田莊和軍營已經是不太夠用,若是大軍壓過來,真是抵擋不住。

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用盡渾身解數在那裏打聽,卻始終沒有太確切的消息,但形勢卻愈發的不對。

本來淮安府和鳳陽府交界的地方,也有依附於屯田田莊的地主,最近卻被“匪徒”襲擊,全家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