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皇太極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6/7頁)

朝廷根本撥不下軍餉,僅有的那些官兵也只是守住府城——或者用更準確的說法,這官兵龜縮在城內壓根不敢出來。

知府和官員們能依靠的力量也只能是這些地方上的豪強了,按照他們的想法,這些地方大族平日裏依仗功名官身,根本不擔負賦稅徭役,也不知道占了官家多少的便宜,這次官府有事,這些土豪來出些力氣也是應該的。

誰想到官員們威逼利誘,好話壞話說盡,根本沒有人理會這召集出力的動議,河南亂成這個樣子,誰還理會這命令不出城池的官府。

但那時候的命令不過是讓這些豪族維持一下治安,稍微對抗下越來越沒法控制的“李振海”,可當時這賈大山本身就是歸德府最大的豪強,那些土豪本就應該以他為首,還談什麽對抗。

現在去對抗闖王的大軍,滿天下都知道闖王對地主豪紳是最不留情面的,破家殺頭更是常事,眼下這些土豪糾集的民壯鄉勇不過是五千多人,加上歸德府動員起來這些戰力也才是一萬多人,對面的闖軍可是幾十倍於此。

就算除去闖軍那些湊數的軍兵,怕也是有十幾倍於此的力量,這些烏合之眾怎麽就突然膽子大起來。

事情的原因倒是不難解答,有賈大山這個千金馬骨在前,這些土豪鄉紳,誰不願意去搏命賺個富貴官身,賈大山什麽出身,也賺了個守備的官銜,這要算是品級,看差不多是六品了。

這些在鄉間野地的地主,家中有些田產,橫行鄉裏,但隨便遇見個沒有什麽正經官身的差役都要點頭哈腰,這等鄉間,私塾的老師都未必是個秀才,自家孩子就算是想跟著學,也考不出什麽功名。

從古至今,你就是賺下了潑天的家業,若是和官家沒有任何的關系,不知道什麽時候,犯了個小錯誤,你的家產就被罰沒了,就說現在這幾十年不交賦稅,不納徭役。咱這些土豪靠的是強橫蒙騙,可那些家中有功名有官身的,人家是光明正大的不繳納賦稅徭役,衙門也要客客氣氣的對待。

即便是家業比對方大,但見面還是矮一頭,誰不想理直氣壯的不繳納賦稅徭役,誰不想讓官府客客氣氣的對待,可這兵荒馬亂的局面,文官被江南士人壟斷,武官則是成了將門的家傳。

突然間,山東的李大帥手頭松動,李振海這等的土豪,居然也能有個守備的銜頭拿到,李振海是歸德府的大隊夥,他有上萬人,那我們這種有一千人的是不是能混個千總,一百人的混個把總,這可是官府實打實發下來的告身。

為這個官位告身,為家族,為自己的後代掙個前程體面,掙個光明正大的不交稅賦,拼命也是值得了。

何況,土豪們爭先恐後的領著人湧過來,也是知道,歸德府和山東以及南直隸距離很近,山東兵馬在兗州有大軍,在淮揚一帶也駐紮有大軍,調撥起來也是迅速的很。

背靠堅城,人總是會特別的有勇氣,覺得心有依仗。

田見秀這邊分出兵馬去馬廠集周圍肅清官兵,勘察地形,一邊修築營房,倉庫,後續的兵馬不斷的趕上來。

闖軍在汝寧府和歸德府交界處不斷的囤積兵馬,但除了小規模的試探之外,沒有任何大的行動,因為闖王和曹操的大部隊還在路上,幾十萬人的行軍,無論如何也快不起來。

而歸德府那邊,人員的增加卻很是緩慢,而且這些增加的人員都是衛輝府、懷慶府、開封府等地過來冒險求富貴的地主武裝。

但這些人卻不比闖軍的謹慎,敢於大膽出擊,當然這個大膽用莽撞兩個字來形容更加的貼切一些。

莽撞出擊的守軍,和小心謹慎的闖軍,一時間倒也是弄了個平分秋色,而闖營雖然是有意東進,看到對方這麽肆無忌憚的出戰,就越發的小心起來。

賈大山卻是存著死戰的念頭了,自己的出身和闖軍是不共戴天,何況現在又有了個守備的官銜。

雖然他給山東送去了告急的文書,但卻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膠州營肯定會維護山東的地盤,對這種外圍的枝蔓不會太過再議,而且為了一個歸德府去和如日中天的闖王大軍對抗,未免有些不值得。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求救文書快馬送出,山東那邊立刻有了回音,兗州軍都司張江先率領兗州軍七千人進入歸德府,兗州軍的駐紮本就是在與河南毗鄰的地方偏重,這次過境倒也是近便。

他的求救在濟南那邊得到了最快速的回應,山東總兵李孟見到歸德府的告急文書之後,一怒一喜,怒的是闖營不守盟約,本來說定是闖營不入開封和歸德兩地,喜的是,正在發愁怎麽應付駐防北直隸的旨意,這邊就出了這件事情,正好是借坡下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