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6/7頁)

聽到洪承疇這麽說,吳三桂訕笑了幾聲,聽到身後那些同僚部將,七嘴八舌的贊同自己,不由得又是多了些底氣,笑著回答說道:

“回總督大人的話,當日末將年紀幼小,不知道什麽是謹慎小心,那時末將無職無權,沒什麽牽掛,現在部下兒郎近萬,依附的軍戶農戶十余萬,不敢再做那孟浪之事了。”

這話回答的頗為無禮,但他身邊的那些總兵和外圈的部將們齊聲的附和,而且和薊鎮兵馬不同,遼東軍戶將門自成體系,洪承疇還真是指揮不太動,吳三桂這麽頂回來,還真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情。

對面的滿清韃子的軍營隱隱有號角聲和發令聲響起,像是有兵馬正在進行調動,薊遼總督洪承疇卻借著這個由頭轉過身來,觀察著對面的動靜,總算是避免了爭執的尷尬局面,可洪承疇心中卻是有氣,冷聲的說道:

“本督出關前也曾打算步步為營,集中最大的兵力和韃虜決戰,可有人覺得本督拖延,奏明聖上,讓本督火速的來錦州支援,這才有今日的局面,張監軍,你說是不是啊?”

說完之後,轉眼瞥了站在自己邊上的一名文官,這文官也就是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看著可沒有洪承疇這般高大威猛,完全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聽見洪承疇這麽問,滿臉漲的通紅,嚅囁著沒有出聲。

洪承疇表情上雖然依舊是那副鎮定氣派,可心中卻是暗罵:說什麽給督撫自專之權,可不讓太監監軍,卻派了個文官,這還不如內監,完全是胡作非為。

這名監軍是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麒,別看是個五品的文官,可權力大的很,可以直接上奏皇帝,並且兵部尚書陳新甲極為的支持他。洪承疇率領大軍出關,本來的打算是十幾萬兵馬抱成一團,據城而戰,反正已經是有一年的軍糧補給作為支撐,慢慢的和滿清消耗,尋找機會出戰,總歸是有勝算,最起碼也可以消耗清軍的實力。

但張若麒卻以為洪承疇拖延怯戰,不敢向前,幾封密折一上,崇禎皇帝和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催促立刻就到了,接到旨意,無奈之下的洪承疇只得是率領七萬兵馬先行,不過到達松山堡的時候,就被皇太極親率的五萬清軍攔住,對峙不前。

崇禎皇帝對待臣下,要不然就是無條件的信任,要不然就是疑心重重,洪承疇率領大軍出關,他這邊還要給加上種種的限制,生怕對方有異心,並且對洪承疇的行動總是不予信任,在京師不明戰局的情況下亂發命令。

眼下這個局面,洪承疇也只能是暗自的叫苦,遼東之地,等於是女真韃虜的內線作戰,自己這邊調集兵馬,對面的皇太極同樣是在進行動員,按照雙方軍隊的戰力,不早早出戰,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這時候城下一陣騷動,能聽見有人急匆匆的從下面跑上來,吳三桂那些將官們也都是聽到了這動靜,紛紛的轉頭觀看。

看見一名親兵打扮的人出現在城頭,這人身上血汙處處,一見到城頭上的這些文武高官,朝前跑了幾步,猛地跪在地上磕頭,哭著報道:

“大帥,杏……杏山驛,被韃子抄了……”

這句話一說,城頭上方才還鎮定自若的總兵參將們立刻是炸開了,洪承疇聽到這句,只覺的血液上沖,雙眼發黑,身體差點就栽倒在城頭上,身邊的親衛連忙扶住,再看那監軍張若麒已經是臉色慘白,渾身篩糠一樣的顫抖。

杏山驛是這十幾萬大軍的糧草儲存之地,被韃子這麽一抄,十幾萬大軍,人無糧,馬無草,敗局已定了。

若不是張若麒不懂裝懂,崇禎皇帝胡亂指揮,又怎麽會有這樣的局面。

真是李孟那句話,不怕敵人如狼似虎,就怕同伴蠢笨如豬。

這號稱是能使用一年的軍糧都是在杏山驛儲存,是這十幾萬大軍的命根子,洪承疇也是帶兵多年,自然明白這糧草後路的重要,但他明白,下面的軍將執行起來卻未必是實打實的做。

守備後勤輜重倉庫的軍將,以為前面就是松山堡的大軍駐紮,萬事有前面頂著,自己這邊不必擔心太多。

等到滿清的騎兵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時候,頓時是傻眼了,完全沒有防備的守軍被滿清的輕騎一沖,頓時是全軍潰散。

沒了糧草,軍隊或許能餓著肚子作戰一天兩天,但根本無法長時間的持續,何況對面還有這麽一幫虎狼,任誰都會知道軍心浮動,不能再戰。

對糧道被截斷,糧草被劫掠的這個事情接下來會有什麽動向,洪承疇知道,對面的皇太極同樣也是知道。

三天後,洪承疇決定不再在松山堡和清軍對峙,命令屬下的總兵們分批撤兵,總兵王樸、吳三桂、馬科、李輔明、唐道、白廣恩率領所轄的兵馬先行退卻,可這一撤兵就根本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