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3/6頁)

比如說孫和鬥那樣的文人就有些書生氣過重,而周揚這種,當初心理鬥爭也是非常的厲害,曾經在酒後和李孟哭訴道“以為自己是縱橫之才,心如鐵石,看到因為自己的手段而死亡和流離失所的人,還是整夜裏無法睡覺,覺得愧疚難安”。

像那才子袁文宏也是這個模樣,據山東鹽幫監視的回報說,袁文宏曾經和自己的妻子嘆道“如今無顏講聖人大義”

這種心態若是轉變過來,自然是對膠州營系統忠心耿耿,若是轉不過來,終究是有隱患。

李孟對這種心態極為的討厭,心想我提供你們溫飽,給你們身份地位,每有我李孟,你們現在還是在鄉間凍餓等死,怎麽這肚子吃飽了,卻還記掛著什麽大義名份,什麽聖人教誨,真是莫名。

所以在膠州營系統之中,軍人的地位要比文人高一塊,因為官兵都知道誰給他們飽飯吃,他們就給誰賣命。

孫傳庭看得明白,那說明自己招攬對方,最起碼在道德和道義這兩方面不會存在什麽障礙。

“手段雖然是李總兵這邊淩厲了些,不過老夫所為的是平定流賊,還天下一個太平,報答天子的恩德,可你李總兵的所作所為,恐怕都是為了一己私利和那滔天的野心吧!”

李孟苦笑了下,看來自己想的還是太一廂情願,不過看著孫傳庭略帶質疑的神情,李孟卻冷笑著反問道:

“孫先生,這天子有什麽恩德值得你報答……”

說完這話,李孟感覺自己的心都是激烈的跳了幾下,來到這個時代以來,在京師那個從來沒有見到的皇帝盡管作出了種種糊塗之極的決斷,但那種全天下主宰的身份,和身邊人無所不知的敬畏和恐懼,或多或少的影響了李孟。

盡管是來自現代,可李孟也是對崇禎皇帝不敢有什麽怠慢,這或許是一種大環境大氣氛下的影響。

但從什麽時候開始,就感覺崇禎皇帝身上的那層神秘光環開始慢慢的褪色,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整個大明的主宰,漸漸的變成了個偏聽偏信,越忙越亂的糊塗蛋,李孟的敬畏也是越來越少,現在都可以直接說出口來。

李孟的作為,都是有種種的異心摻雜在其中,但一直沒有說出來,不管是他還是身邊的那些人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卻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機會,把一切都挑明了,孫傳庭聽見這話,眉頭禁不住一挑,臉上怒容乍現,瞪著李孟冷聲說道:

“當今聖上,大明天子也是你說得的,果然是狼子……”

李孟反倒是放得開了,孫傳庭雖然是憤怒,但身子沒離開座位,也沒有什麽張揚的舉動,當然,都能把欽犯從詔獄裏面撈出來,這些天看膠州營的種種行事,那裏是什麽忠心臣子的做法,想必也有心理準備了。

“孫先生,若是聖明天子,先生為何會下詔獄待審呢?”

說到這裏,李孟終於是想明白了,到底是什麽時候對崇禎皇帝徹底失去了敬畏,應該是楊嗣昌進入中樞之後。

從前被他認為是悲劇人物,生錯了時代的崇禎皇帝,才漸漸的顯出了原型,崇禎皇帝似乎就是這個時代的罪魁禍首,他要不做事,天下讓這些臣子維持著,反倒還能維持住,他要做事,做一件壞一件,局面崩壞如此,十分倒有八分是這崇禎皇帝的功勞。

孫傳庭下獄待審,罪名完全可以說是莫須有,一名有功,甚至是有大功的重臣,緊緊因為楊嗣昌的“心有怨望”四個字,就被下詔獄待審。

還有這些年被殺被貶的內閣學士,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總兵等等,身上很多的罪過不是不至於刑罰這麽重,就是屬於可容忍的地步,但這崇禎皇帝都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一概重罰。

中樞走馬燈一樣的換人,自然談不上什麽穩定,沒有穩定的核心,整個大明也是一片混亂。

自家事自家知,孫傳庭這件案子,說皇帝聖明,倒是和罵人差不多,李孟這一句反問,讓孫傳庭楞了半響,苦笑了幾聲,開口嘆息著說道:

“李總兵請回,老夫這邊還有不少東西要看,改日再聊吧!”

每日你看這些東西是為了消閑,別說的好像是公務大事,李孟腹誹了幾句,笑著起身就要告辭。

正當這時候,外面兩名親衛招呼了一聲,捧著幾份文卷走了進來,親衛行禮之後稟報說道:

“大帥,這是這兩日剛到的塘報和邸報,還有下面幾處的文書情報,按照老太爺的吩咐,抄錄後送過來了。”

李孟點點頭,心想就這麽走了這次拜見又是半途而廢,還是繼續坐一會,委實是氣悶,自己堂堂一省的總鎮,在這裏低聲下氣,但膠州營現在是真的缺人才,自己作為統領也有責任去招攬和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