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2/6頁)

這套體系,在淮安府也是頗據規模,若是有人疑問,膠州營的這些商人都是振振有詞,我們是來兩淮一帶置辦產業,說的理直氣壯。

崇禎十三年的臘月初二,李孟在校閱完了從南直隸過來的兩營之後,又是去往孫傳庭所在的那個宅院。

這個地方,隔三差五的就要過來溜達一次,勸說招攬,李孟心想當年劉玄德請諸葛亮也不過是三顧茅廬,孫傳庭住進這宅院之後,李孟來了也有十幾次。

那孫傳庭的態度卻也是奇怪,除卻前兩次不理不睬之外,後面這些次也是簡單的聊幾句,詢問下膠州營的軍政、民政和經濟之事,這些事情都讓孫傳庭頗為的好奇,想不明白李孟一個販鹽軍戶出身的軍將,會有這麽多思路來做這些。

人在自己的控制下,主動權就是握在自己手中,李孟也不心急,在劉福來的指點下,雖然是把人軟禁在院子裏,除卻李孟自己和其他親衛外不能接觸,但邸報、塘報、膠州營系統內的各種情報,除卻那些絕密的,其余都是一股腦的送到孫傳庭的房中去。

還有周揚、寧乾貴每日裏處理政務的留底文案文档,也都是一發的送過去,孫傳庭卻也沒有做什麽姿態。

送到他那裏,孫傳庭差不多盡可能的都是詳細閱讀一遍,不過除卻詢問李孟之外,也不提出什麽意見,倒像是在看那些解悶的小說詩詞。

李孟過去的時候,偶爾也和他談談近日膠州營做了什麽,孫傳庭聽的倒也是非常仔細,但評價的方式讓李孟很是氣悶,比如說經常是淡淡的笑。

這次李孟過來,孫傳庭的書房差不多都要被紙張文牘淹沒,孫傳庭看著一本用線釘起來的冊子,胡須好久沒有整理,很是潦草。

“孫先生若是覺得吃穿用度有什麽不足,盡管和門外的衛兵言語一聲。”

李孟坐在對面的椅子上,沒話找話的說道,孫傳庭眼睛看著文档,頭也不擡,沉聲的回答說道:

“有勞李總兵費心,此處比詔獄強的很,老夫呆的很舒服。”

最近對李孟來說卻沒有什麽值得談的,一句招呼過後,屋子裏面就是很尷尬的安靜,李孟也覺得頗為別扭,心想要不然就站起來直接說:先生,可願幫我,只恨現代和這時代沒有多看三國,要不然把“三顧茅廬”的段子拿來用在這裏,可真很合適。

“近日看李總兵的屯田之法,的確是妙法,不過更妙的是,把山東田土民眾變為你李總兵一人之物,真是好用心啊!”

對孫傳庭的尖刻,李孟只是笑著回答道:

“這等高絕的手段,是出自周同知之手,李某擅長的是軍事,這民政經濟確實不擅長。”

孫傳庭雖然還是看著眼前的文卷,不過卻在凝神細聽,聽李孟說完,嘆了口氣,把文卷丟在桌子上,緩緩的說道:

“這手段倒也算不上什麽高絕,老夫在西安府的時候也辦過,只是老夫一走,那田地就成了秦王的產業。”

當年陜西武備松弛,軍需空虛,孫傳庭到陜西做巡撫之後,在西安府一帶屯田,差不多兩年的功夫,積攢了十幾萬兩銀子,兩萬兵馬,還有足夠的軍糧,這是孫傳庭的得意經歷,不過和李孟在山東的手段一比,委實是相形見拙。

“當日老夫還是陜西的巡撫,可即便是在西安府周圍屯田,也是牽制多多,西安周圍田地都是陜西最肥沃處,不是藩王田莊就是貴官家業,動一動,立刻是吵嚷到朝廷那邊,看你這文卷,李總兵辦屯田的時候,還不過是個參將,如何就能做這樣的大事。”

李孟聽著孫傳庭的感慨,等到對方詢問,心中忍不住高興,心想這畢竟是對方對膠州營系統的肯定和誇贊,回答也要慎重,也許勸說對方這就是良好的開端,可想了半天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索性是開口說道篇:

“實際這事倒也不如孫先生想的這麽難,那些田地有些是送來,有些是買來,聚攏成片,然後招募流民就是。”

孫傳庭聽到他說的話,似笑非笑的說道:

“李總兵說的倒是直白,真是如此簡單嗎?”

李孟嘿嘿的笑了下來,有些話還是說開了好,也不知道眼前這位前巡撫,前總督有沒有那種文人的所謂“風骨氣節”或者說“精神潔癖”,不如把膠州營的所作所為稍微攤開來講講,他笑著說道:

“也有不賣的,刀架在脖子上也就賣了……”

說完這句,李孟盯著孫傳庭,卻看見這位孫先生臉上沒有什麽憤怒或者是厭惡的表情,反倒是很平淡的對待。

當然,當年孫傳庭在西安府屯田,也不是雙手幹幹凈凈。說到這裏,李孟對孫傳庭的印象變好了許多,這等見慣世情、通透洞明的大人物,對很多事情看的明白。李孟的許多做法他們不光是知道怎麽做,而且還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