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

李自成離開四川,穿過湖廣鄖陽一帶,直入河南。盡管左良玉不屑的稱其為小股的流寇,但進入河南之後,在河南早已經起兵多時的各股勢力紛紛的前來投靠。

闖軍和河南素有淵源,當日間在河南活動的時候,也有許多的舊部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老當當、一條龍、小袁營、老袁營、一鬥谷”這些名字聽起來有些可笑的流民大隊,或多或少都有陜西部眾的參與。

李自成號稱闖王,是各路流民亂兵的盟主,在流民之中的聲望極高,這次進入河南,本來各自為政,互相敵視的流民各隊,都是紛紛的前來投靠。

本來不到千人的部眾,進入河南之後,不過一月時間,已經變成了十幾萬的部眾,行將覆滅的闖營,突變成了巨獸。

十幾萬的部眾突然出現在豫西,河南上下都是驚慌失措,看來崇禎十三年的臘月肯定是過不安穩了。

河南巡撫李仙風拼命的朝著京師派出信使,求援求救,同時仍在四川督師的楊嗣昌發去急信,請求調回河南兵馬,回河南境內抵抗賊兵。

李仙風上次就看到了山東兵馬的實力,這次事情如此的緊急,也顧不得什麽官場的客套,直接在奏折請求調山東兵馬入河南救援。

在四川督師圍剿張獻忠和羅汝才部的楊嗣昌,終於感覺到了窘迫,張、羅手下的兵馬漸漸的恢復了元氣,從前是被官兵追著打,現在已經敢和官兵擺開架勢野戰了,並且是勝多負少。

京師朝廷現在有些驚慌,但還對楊嗣昌率領的五省兵馬有些希望,希望等待楊嗣昌剿滅張、羅部隊之後,就可以回師河南,對付勢大的李自成。

不知道是否預示著什麽,曾經在總理五省,負責招撫的熊文燦十一月在京師被斬首棄市,這麽高品的官員動輒被治死罪,在大明好像不是什麽稀罕事。

自從確定陳六和張江常駐在兩淮一帶之後,南京兵部就是焦頭爛額,揚州府和駐紮在江北的南直隸兵馬,整天的上公文訴苦,說是淮南軍,經常是在揚州府內巡遊,這分明不是他們的轄區。

而且大軍妄行,百姓商人多有驚擾,本地兵馬阻攔,膠州營淮南軍分毫不讓不說,還惡言相向,甚至有動手的架勢。

南直隸兵馬太平這麽多年,自己是什麽材料也是心中自知,那裏敢和對方這種虎狼真翻臉,往往只能是退避。

部隊要想過的好,也要看他駐防的地盤和對當地的保護威懾能力,眼下這地盤被來自山東的兵馬一點點擠壓,打又不敢打,只能是一步步的退,當地的商人士紳,黎民百姓漸漸的也看出些不對,看出來到底是誰主事。

南直隸本地的兵馬自然不甘心,可這調山東兵馬常駐在南直隸的又是南京兵部和地方官員以及朝廷統一的意見,所謂打碎了牙咽在自己肚子裏,就這景象,結果陳述淮南軍罪狀的文書雪片一般,南京城的處理方式,也只能是捏著鼻子把這個發到淮南軍之中,讓他們注意點。

陳六可不理會這些文書,連搔癢都不算的動作,他只記得李孟的吩咐,限度是不和南直隸的兵馬火並,只要沒有動手,你就盡量的向南。

如果人快要餓死,誰還在乎鹹淡,在周揚和寧乾貴整理呈上的文書之中,李孟發現,即便是在兩淮鹽業上插了一腳,並且有鹽商們送上的保護費,可收入增長並沒有預期的那種跳躍。

因為現在各地變亂的區域加大了,鹽業銷售的區域跟著變小,鹽的銷售當然也是受到影響。

不過稍有補充的是,私港的船只屬於膠州營的船只,增加到四十多艘,這海貿的生意在亂世之中可是唯一愈發興旺發達的買賣。

現在膠州營興辦屯田田莊的好處就體現出來,最起碼糧食供給不愁,而且地方上的治安也因為這糧食供應的存在穩定許多,但屯田田莊的發展漸漸的停滯下來,不管是人手還是田地的增長都變的極為緩慢。

原因很簡單,山東的土地已經是集中到越來越少的人手裏,再兼並下去,就是這些大戶之間的互相吞並了。

而且那些支撐下來的平民百姓,中小地主,發現災荒並不是不能挺過去,最起碼旱情並不是那麽嚴重,山東在兗州和登州都是鬧了蝗災,可就是被控制在一縣或者兩縣之內,並沒有蔓延開來。

在屯田田莊組織的興修水利,和其他各項興農的措施,運用這麽多人力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改善了整個山東的環境,天下大災是不假,可山東在某種程度上改善許多了。

屯田聚民養民、田莊出糧出兵,這套體系差不多成了膠州營的宗旨,陳六和張江駐守兩淮,也有靈山商行的掌櫃過去大肆的采購田地,招募當地的流民耕種,還有那幾座為了招撫河南流民建立的田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