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5/6頁)

屋中十分尷尬的安靜半響,孫傳庭把手中的冊子放在桌上,打量了李孟幾眼,緩聲的說道:

“若是沒猜錯,老夫所在的地方應該是濟南城內,你就是鎮守山東的總兵官李孟吧!”

孫傳庭和他們全家人在距離濟南還有一天的路程的時候,都是被蒙住了雙眼,盡管他們知道自己在山東,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到了何處。

“老夫”“你”這話頗為的倨傲,不過李孟卻沒有什麽生氣,他也知道這等有本事的,同樣也是有脾氣,點點頭回答道:

“孫先生說的不錯,正是李某!”

孫傳庭靠在椅子背上,上下打量著坐在對面的李孟,這小夥子雖說是一省的鎮守總兵,可年紀不大,孫傳庭總兵、參將之流的武將也是見過不少,絕大多數的武將都是兇神惡煞的做派,說是非但如此,不能震懾部下的官兵。

可這山東總兵舉手投足間都是極有章法,身體挺拔如松,渾身自有一種凜然之氣,看不出什麽兇惡,但卻自有股威武模樣。

看到李孟,讓孫傳庭想起那些出色的年輕文官,修養氣度有一定的層次,能文能武,倒都是李孟這種模樣。

前面兩次的見面,孫傳庭的心境還處於激蕩之中,雖說被天下下獄,他也有了死節的覺悟,但突然被人救出來,讓他再去求死卻未必下得了這個決心,特別是看到夫人和兒女滿臉的喜悅之意,這心思更是淡了幾分。

孫傳庭常以名臣自詡,剛來的日子裏面,心中總是想著一件事,如果自己逃脫的事情被京師那邊知曉,多年養成的清譽恐怕就毀於一旦了,他這等大臣,天子的旨意,無論對錯,講得是坦然面對,可被人救出,會不會有人評論是貪生怕死,做出這等事。

生死孫傳庭還真是置之度外了,可被人這麽說,清譽名聲有損,他還真是受不了。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孫傳庭的心情卻也是平靜了不少,這次李孟來,他總算不會置之不理,而也是觀察面前的這名武將——第一印象不錯。

孫傳庭低頭看了看桌面上的冊子,擡頭又是看看李孟,長出了一口氣,沉聲的說道:

“老夫自陜西馳援京師,韃虜裹挾擄掠的人口北歸,北直隸兵馬皆不敢動,老夫帶著的秦軍也只是躲在城中,不敢正面當其鋒銳。可這滿天下的敗戰之中,卻有你李總兵的一場勝仗。”

他伸手把桌子上的那冊子拿起來,抖了抖,又是繼續說道:

“斬首七百余,且都是貨真價實的真韃子,老夫看到那戰報之後第一個不信,我大明要是有這等兵馬,關外局勢怎麽會糜爛如此,你李總兵領軍過去,自然天下太平……”

李孟在那裏聽著頗為的別扭,心想這到底是誇我呢,還是準備損我,不過他也是高官氣度,在那裏笑而不語,孫傳庭略帶著陜西口音的官話又是繼續:

“老夫還以為你李孟不過是依仗著閹人的蔭蔽,竊取大功,這些日子看你外面的兵馬操練,讀你這冊子,倒是有些想通了,若是能按照這冊子上練兵,勝那韃虜兵馬,也不稀罕。”

聽的孫傳庭說完,李孟臉上雖然仍是鎮定,可心裏卻是高興的很,這膠州營的兵馬精銳,可若是山東的鄉紳誇贊,或者是那些州縣的文官誇贊,總歸是外行看個熱鬧,就算是誇上天去也沒有什麽高興。

可這孫傳庭統領過多少大明的精銳兵馬,見地見識在大明帝國都是數一數二,被他稱贊一句,那可是極高的評價。

而且孫傳庭肯和自己交談,能敞開心懷,那勸說的過程想必也會省力許多,李孟難得有這樣的炫耀心思,或許是眼前這個人有實實在在的份量,孫傳庭說完,李孟禁不住笑著說道:

“好叫孫先生得知,門外的這些兵馬,並不是我膠州營最強的士卒,這種士卒膠州營不下兩萬,稍次一等的兵馬也有四萬有余。”

這話倒不是誇張,親兵營是親信護衛,但算不上是最精銳的士卒,他們只能說是軍官後備,來李孟的身邊更多的是為了學習指揮和各種軍官的技能。

聽到李孟說出“兩萬”“四萬余”這幾個數目,孫傳庭的眉頭禁不住一挑,他這樣的人物自然是能判斷出,這麽多兵馬,到底能做什麽。

孫傳庭臉上難得的帶了些笑容,不過卻有些譏刺的意思,開口說道:

“李總兵養了這麽多兵,山東歷年大災,這天高地薄,怕是免不了吧,齊魯之民這些年,想必時日艱難啊!”

聽到這番話,向來是說他刮地皮刮的狠了,李孟哈哈的笑了出來,笑著回答道:

“孫先生,要是搜刮的這麽狠,這些山東子弟誰還願意為李某效死,不是李某誇口,山東這局面,天下間也是數得著的,日後先生出了這院子,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