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3/6頁)

那些山東本地的文人士子們也是一個個的或者是得了好處,或者是得了官位,這樣的體系,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奔頭,有前途。

山東的讀書人們或許對這個體系的感觸更深,這些年科舉取士,路子越來越窄,官場差不多被東林黨壟斷,下面的沒有人出頭之日,一個個心灰意冷。

地主豪強們也是如此,只有李孟建立的膠州營體系給他們的子弟出頭的希望,讓他們從土財主變成真正的士紳之家。

在這種體系出來的人才,他對這個體系必然是忠心耿耿,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榮華富貴是來自於這體系,一旦這個體系崩塌,那榮華富貴都是煙消雲散,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私利去拼命的維護他。

人只有為自己的切身利益著想,才能真正的為你效忠做事,理想和信念固然是有用,但卻不是李孟這類出身的人能運作的了。

眼下,膠州營的文武人才大多是這樣的人,不過李孟也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和見識,確實不算是太高,能有統領一府的才能已經是了不得了。

至於軍將們,除了馬罡稍有些見地之外,其余的人也就是循規蹈矩,這也是劉福來來到山東之後,以周揚和寧乾貴一幹的文官,每日都想和老太監見面,為什麽,就是劉福來的知識和見聞,已經對各項事情的處理判斷,比他們高出了不知道要多少。

現在膠州營的民政系統,政令通轉、文案處理的效率要比從前高出許多,這都是劉福來給梳理了一遍政務程序的緣故。

可見一名人才,特別是身居高位的人才對膠州營這樣發家於草莽的組織有多麽重要。

孫傳庭進士出身,做過知縣、吏部的主事、陜西巡撫,保定總督大部分是民政官,但卻帶領大軍征討李自成,並且屢次立下大功,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大才。

這樣的人物如果能像是劉福來那般,替膠州營做些事情,那對於膠州營各方面的提升肯定是巨大的。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樣的大才為什麽要屈就於你一個總兵之下,孫傳庭在地位最煊赫的時候,手下四五名總兵效力,而今卻要在李孟這個總兵的麾下做事,孫傳庭這等人物,又怎麽會願意。

好在劫天牢,救欽差這件事本身卻是沒有什麽波瀾,看守詔獄的獄卒有意隱瞞這個事情,李孟並不知道,但他卻能想到京師那些上層的心態。

孫傳庭獲罪下獄,權勢盡去,孫傳庭在京師和地方上又沒有什麽勢力,等若是無用的廢物,估計京師和地方上的人,就算知道了有人劫獄,怕也想不出救這麽個人到底有什麽用處。

若是天馬行空的發散一下想法,冒這麽大的風險,在京師救出孫傳庭的勢力,想來想去也只有在川楚之地逐漸恢復元氣的張獻忠、羅汝才部,關外的女真韃子。再想怕是想不到了。

任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山東的總兵官會去救一個入獄的總督,而且雙方從前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孫傳庭現在居住的宅院和從前孫家三子居住的地方格式有所不同,他們居住的院子周圍就是個親兵營的駐地,營房和校場把這個院子層層的圍住,不允許外人進去,裏面的人也不能出來。

不過這院子倒也是頗為的廣大,孫家一口人在其中倒也不顯得氣悶,孫傳庭來到濟南城已經是一個多月,李孟這是第三次來到這院子裏來。

因為剛到山東的時候,孫傳庭因為在京師就被折騰的夠嗆,來到異地,又是從詔獄被人救出來,心情激蕩,水土不服,結果又是病倒,不過在這山東,又不是在詔獄裏面,大夫郎中用心的診治,身體補養的也及時,很快就是恢復過來。

身體恢復過來是恢復過來,李孟來的前兩次,孫傳庭都是沉默著不說什麽,或者是背著手在院子裏走動,或者是呆呆的看天。

這求賢不能用強,一定要客客氣氣,這讓李孟很是頭疼,想想卻也好笑,那孫和鬥、孫和京、孫和鼎三子也是被鄭家擄來的,這孫傳庭也是用差不多的手段,兩家人都是姓孫,不知道這裏面是否有什麽巧合。

李孟對孫和鬥的態度極好,真是完全做到了禮賢下士,這個卻和李孟在現代的想法有關,他對火器極為的看重,而孫和鬥恰好是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在現代部隊出身的李孟對軍械專家總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而且話說回來,孫和鬥一個舉人的身份,李孟身為朝廷高品武官,姿態做的這麽低,不恥下問,誠邀賢才的姿態,肯定會打動孫和鬥。

但身份地位不同,同樣的姿態手段,用在孫和鬥身上是禮賢下士,用在孫傳庭這邊可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