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2/6頁)

李孟也發現一個問題,自己手下的軍將考慮的事情比起從前來要復雜很多,軍將就是應該全心全意在練兵打仗上面,考慮這麽別的,未免有些不務正業,但眼下膠州營的攤子已經是越鋪越大,肯定不如剛剛創建的時候那麽單純。

有援剿兩淮軍務這個名頭在,淮安府和揚州府的軍務之事,李孟就有了過問的權利,盡管陳六和張江常駐江北是分化的手段,可這二人完全是按照規條來辦事,每有大事,必向濟南李孟請示,其余的事情也都是留底報備。

他二人這般的表現,倒是讓那些支持南京兵部右侍郎吳嘉衛的人們目瞪口呆,心想如此這般,非但沒有起到限制,反倒是讓這山東總兵李孟的勢力在淮安府的存在有了法理的承認,真是奇哉。

當然,大部分的人都是想,或許這兩名軍將不過是一時間轉不過彎來,常駐地方,實際上給他們兩人新開了天地,慢慢的就會嘗到自己做主的甜頭,那時候,山東總兵李孟想要控制就難了。

遊擊陳六的軍隊一直是嘗試著朝揚州府進入,他整個大軍的動向就是把駐紮地盡量的想著南邊挪動。

近萬人的大軍即便是朝廷下旨的駐軍,但畢竟是一把殺人的利器,靠的越近,就對人越有威懾力,陳六的兗州軍,在膠州營內的序列已經是變成了淮南軍,他的這支力量越靠近南直隸的樞紐之地,就越能發揮李孟希望的作用。

濟南城的城內現在只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民居,剩下的都是軍營或者是山東總兵以及膠州營各個衙門的辦事機構。

韃子在濟南城擄掠人口,幾乎把這個大城內的平民百姓擄掠一空,按照常規,在官兵重新占領這座城市之後,就要從周圍重新向著濟南填充人口,維持這個山東首府的規模,不過李孟卻沒有這麽做。

這樣大的一個城池,並且近乎是空城的地方,用作軍營和基地是再好不過了,眼下城內的平民百姓,除卻靈山衛和鰲山衛兩個衛所的軍戶家眷之外,就是山東省各個衙門的官吏以及他們的家屬,還有他們的仆從下人,以及為了服務這些人必備的商戶攤販,其他的則都是膠州營的人員。

二分之一甚至更大的城池都是軍事禁區,李孟和身邊軍將的住所,就是在這禁區之中,當然為了避諱,這軍事禁區並沒有把德王府劃在其中。

巡撫衙門、布政使司,大大小小的省內衙門裏面的文官們看著這局面當然是心裏氣不過,韃子入寇,巡撫衙門的屬員跟著去了德州,而布政使司和其他衙門的官員差不多都是死在韃虜侵入濟南城的戰鬥中。

後來的這些人大都是外省和下面重新調進來的,下面調上來的官員還好,但是這些外省過來的文官們,看著這濟南城處處是軍事禁區,委實是心中有氣。

濟南城變成無人空城,固然是人間慘劇,可這些新來的官員卻盯上了城內那些並沒有怎麽被破壞的房屋產業,這些可都是無主的財產,大家把這些財產分掉,豈不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當然,巡撫、布政使、總兵拿大頭,下面的官員多少也要分潤一些,可你膠州營一下子占掉了半座城池,這算是怎麽回事。

因為這個原因,濟南府這邊,盡管濟南知府,山東巡撫這些有分量的官員對李孟客客氣氣,可下面的官員未免不太知道底細,怨氣頗重。

不過軍營設置在城中,這些心有怨氣的文官每天都是看著全副武裝操練的士兵,還有那些巡視城中的馬隊,看到這威風凜凜的模樣,那怨氣也只能是壓在了心中。

李孟劃出這半城的區域,除卻城內的軍營駐紮需要較大的空間之外,也是因為李孟的私宅之中,確實是有些隱秘的東西不方便給外人看到,木雲瑤身份雖然是敏感,但畢竟是身在自己的內宅,有人重重的護衛,尋常人也根本看不見。

但孫傳庭一家,的確是不能讓外人見到,這個在逢猛鎮的李家莊園差不多的性質,只不過這個莊園的規模要大很多而已。

對每天抽出時間去和孫傳庭見面,李孟真是頗為的頭疼,他在現代和這個時代都是軍人出身,李孟對於手下人的任命,除了那幾名最親信的軍將,其余的都是靠著自己建立的這套體系,在這個體系之中,對於人員的功勞賞罰都是有明確的規定。

一切都是在制度下進行,什麽人該提拔,什麽人不該提拔,都有相應的標準和理由,這個體系自然做不到完全的公平,但這樣的“公平”在下面人眼中,已經是足夠了。

不管是士卒還是把總、千總都知道拼死作戰,勇猛向前,忠心耿耿,只要是立下戰功,肯定會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