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章 認親 忠心 巴結

到了這時候,才算是安靜平穩下來,這膠州同知吳文頌和這劉福來算是同鄉關系,劉福來得勢之後,他主動過去巴結,得了個外放膠州同知的職位,也是順路,正好是把這封致謝的信件捎帶過來。

看完信,聽完吳文頌的講述,李孟跟著長吐了口氣,整個一件事情就像在現代聽說某某人中了大獎彩票一樣,光是聽著就感覺如此的不可思議。

那位老宦官的面目在李孟的記憶中已經是有些模糊不清,不過看著那麽淒慘的老人能有這樣的好運氣,李孟也是替他高興。看看手中的那張一千兩的銀票,李孟搖搖頭,心想那兩船的鹽貨算上船資甚至加上給老宦官的幾十兩銀子,也就是二百兩左右,對方居然一下子給了這麽多。

自己也不缺錢,犯不上占這個便宜,當下客氣的問坐在那裏新任膠州同知吳文頌說道:

“真是麻煩同知大人跑這一趟了,本來想也就是萍水相逢,誰想到劉公公居然找到了,真是……”

看著李孟承認了這個事情,吳同知的態度愈發的客氣,甚至可以說是恭謹,聽得李孟說“麻煩”,居然站起來笑著說道:

“無妨,無妨,一點小事而已。”

又是讓李孟感覺很是別扭,心想我也不過是和劉太監一面之緣,這吳同知也不至於勢利到這種地步。

也就是李孟是穿越而來,如果是這個時代的人,就會覺得吳同知的表現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魏忠賢權勢最大的時候,大明上下流傳造生祠,稱九千歲這個大家都知道,京師還流傳著這樣的段子,說是文武大臣都是紛紛拜魏忠賢為義父,禮部尚書某某對魏忠賢說,小的年紀大了,無法拜九千歲做義父,不如讓我兒子給九千歲做個幹孫子如何,時人都說,果然是禮部尚書,懂得禮節。

上面雖然是個笑話,可也說明司禮監的權勢如何的熾烈,京師百官,許多號稱名臣風流的,尚且如此對宦官太監奴顏婢膝,何況是因人得官的小小同知。

實話說,李孟現在也感覺有些高興,倒不是自己有個顯赫的宦官熟人,而是覺得多了一位熟人,穿越到這個世界上之後,李孟始終感覺有些孤單,靈山衛所那些同齡人很快都成了他的手下。進入膠州城和山東各處之後又都是和些商人鹽梟打交道,彼此都是利害關系,互相的提防算計,也沒有什麽可以說句閑話的人,缺少朋友,多認識一個沒有什麽利害關系的人,多一個談話的對象,總歸是讓人感覺到愉快。

李孟剛想問說能不能通過驛站送封回信回去,想了想卻沒有開口,驛站在幾年前就沒有了,要是還有這驛站,想必闖軍的李自成還在做驛卒,而不是出來造反,自稱闖將。

“敢問大人,可有什麽方法把信送到京師去,真是想不到這位劉公公還有如此的際遇,在下也想寫信祝賀一下。”

吳同知的臉上一直是保持最和藹客氣的笑容,聽到李孟這麽詢問,當即回答道:

“這個簡單,知州衙門那邊派出個衙役專程走一次就是,賢弟是巡檢,劉公公也是內廷的秉筆,這不是公事往來嗎?”

山東到北直隸京師所在,可不是現代那種方便的交通,派人走一次花費當真是不小,不過都是衙門的花費,不用吳同知自己花錢,又是討好了別人,何樂而不為。李孟自然也不會去爭辯什麽,點頭笑過就是。

兩邊的信箋來回,若不是軍情的加急快馬,沒有一個月是不要想有消息的,李孟也沒有放太多的心事在上面。

湯老二被開除和騎馬鹽丁被扣餉的事情在李孟的安排下特意傳到了各個鹽丁隊之中,算是又給眾人警示了一次,這湯老二家裏面還有個哥哥,父母的年紀也不小,回到家中之後,父母兄長都是覺得臉上無光,而且今後不能熬鹽賣鹽,收入變少,生計也是受了不小的影響。全家人在鄰居面前都覺得擡不起頭。

李孟把發餉的規矩又是變動了下,現在他的手下一共兩千二百人,這些人的餉銀,李孟都是要親自的發到手中。

以往發餉,都是把錢交給鹽丁隊的隊長,然後他們再下發,錢是在誰手中拿的,自然就是給誰賣命,這些鹽丁當然知道現在誰是做主領頭的人,可長此以往,心思還真是確定不了。

這次該規矩索性是都給變動過來,輪換駐防的時候,由李孟帶著帳房和書辦一同發放,實名實銀,發放到個人,而且每個鹽丁接到餉銀,都要立正肅然的大聲回答:“謝李大人放餉!”不要小瞧這種口號式的語言,潛移默化的作用很是強大,慢慢的就會在這些年輕質樸的鹽丁心裏面培植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