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章 人生際遇總無常

自己既然駐紮在膠州,又是收入最豐厚的差事,知州衙門上下都要打點到了,這同知新來,見面的上任銀子是必須的,李孟笑道:

“大人新來膠州,李某沒有上門問好,這是李某的不對,等下給大人帶些鄉土的特產,也算是賠罪了。”

這都是官話套話,這土產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是金銀財貨,那同知聽到這“土產”二字後,果不其然,臉上的笑容更盛,李孟肚子裏腹誹了幾句,心想,果然是來要錢的。卻聽到那同知笑著開口說道:

“鄙人吳文頌,今年四十二歲,就托大叫你一聲賢弟了,這次來賢弟府上拜見,是給賢弟從京師捎了封信來。”

那封信放在邊上的茶幾上,李孟剛要去拿,那個吳同知先一步的拿起來,雙手捧著送到了李孟的跟前,這種恭敬的舉動讓李孟愈發的糊塗,還是客氣的接過了信箋,一看信皮,上面寫著“敬收”,落款則是司禮監秉筆劉福來。

這名字李孟是完全的陌生,只是司禮監的鼎鼎大名李孟可是清楚,別看李孟現在對一個知府是幾品官、一省的長官有那幾個官員還是糊裏糊塗,可這司禮監的名頭在現代的時候,李孟可就知道了。

大凡明朝的影視劇裏面,大陰謀家,大壞蛋,大變態還有大高手基本上都是太監,這太監一般都是司禮監出來的,牛氣哄哄,當然到了最後都是死在正義人士的手中,來到明代之後,李孟也從師爺和書辦的口中知道,大明最有權力的機構是內閣,進入內閣就是一名文官升遷的頂點。

不過內閣並不是唯一的最高機構,在皇宮內還有和內閣不相上下,甚至還有所超過的機構——司禮監,內閣首輔普遍被大家認為是實際上的宰相,而司禮監的首席太監則是被稱為“內相”,內廷太監入司禮監,被世人等同於文人入閣,地位高的嚇人。況且有名一代,宦官專權,史上威名赫赫的人可真是少,從王振,劉瑾,馮保再到死了還不到八年的九千歲魏忠賢,可都是司禮監的首席。

當然,最高權力的所有人和決策者是皇帝。

今上崇禎即位,也說是要防止宦官專權,重用文臣,可沒過三年,人人都知道大太監王承恩,可見宦官們的地位沒有什麽降低,這名吳文頌同知替司禮監的太監們傳信,這和給大學士傳信差不多,怪不得如此的惶恐。

可自己根本不認識,李孟很是納悶的拆開了信箋,擡頭是“恩公”兩個字,通篇的字體工整漂亮,若不是身在古代,李孟幾乎以為這是打印出來的小楷,想想也是,古代最高機構的人,文化素養是肯定是極高。

因為字體工整,所以對李孟來說,盡管沒有分段和標點,還是大概能看明白了信上的內容,來信的這名秉筆太監自己還真是認識,就是去年臘月在濟寧所遇見的那名跳河的老太監,信上說的內容不復雜,無非是感謝李孟的仗義相助,說是回京之後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安排的人才在濟寧州打聽到救人的是李孟,因為東虜大兵逼近京師,一時間也沒有派人過來致謝雲雲,其余的都是什麽義薄雲天的套話,最後說隨信奉上白銀一千兩,聊表謝意,希望李孟有機會進京,定當好生款待。

晃晃信封,裏面掉出一張銀票,是某錢莊的通兌一千兩的銀票,李孟搖頭笑笑,當時幫忙還真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天,再說那兩船精鹽算上瓷罐,撐死也就是兩百兩銀子,那用的了這麽多。

不過這位“劉老伯”也就是現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從當時的落魄不到半年就如此的顯赫,真是不知道有什麽際遇。

李孟也就是隨口一問,沒有想到坐在對面的吳文頌還真是知道這件事情,京師天子腳下,各種八卦,小道消息都是流傳的特別廣,劉福來從一個無品無級的老宦官,一下子到入司禮監為秉筆,雖然排名不靠前,可也是機要顯赫的位置,凡是有興趣的都願意去打聽下究竟。

這劉福來還沒有回京的時候,所謂的罐裝老青鹽已經是在京城權貴之中有了風傳,皇宮之內的青鹽本就是沒有什麽存貨,太監們都是拿外面的精鹽說是青鹽來應付著,可崇禎皇帝的嬪妃大多是宮外貴戚出身,外面有什麽風吹草動,宮內很快就知道了,罐裝老青鹽的消息傳開之後,就有人注意到宮內所用的漱口鹽來。

負責這些的宦官想去市面上采買,可在濟寧過來的那些罐裝老青鹽的數量本就很少,早就是被留作自用了,這些貴戚也是得罪不起,征發不來,好死不死還有什麽那防偽的印鑒,造假也難,宮內的嬪妃又在索要,采買的太監無奈,只能是去求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王承恩也是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