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 江山萬裏歸義軍的悲壯歷史

戰國末年,秦王贏政舉劍東向,百萬虎狼師山呼而出,並夷韓、魏、趙、燕、齊、楚六國,混一天下,是為秦朝。不過始皇帝以武得天下,仍以武治天下,不數年,天下騷然,萬民怨尤。陳勝在大澤鄉斬木為兵,登高一呼,海內雲從,暴秦土崩。後四年,沛公劉邦和楚霸王項羽展開了一場讓歷史為之驚嘆的命運大決戰,扛得大鼎、走得烏騅的風流項王力戰而敗,別姬妾、倉皇若匹夫,最終烏江自刎,天下自此姓劉。

劉邦雖然戰勝了項羽,但此時盤桓於北方大漠的匈奴人卻突然崛起,馬無數、勇士無數,縱橫而來,縱橫而去,牢牢壓制住了漢朝,劉邦北伐時在白登也差點做了冒頓單於的帳中囚。無奈之下,漢朝只好對匈奴忍辱負重,暗中積蓄國力,以期復仇。經過七十多年的努力,漢朝國勢強大,反擊匈奴的時候已經到來,漢武帝劉徹下達了帝國的反擊令,名將雙璧衛青、霍去病數次慷慨出師,連戰連捷。

漢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擊匈奴。這支漢軍行疾如雷,轉戰千裏大漠,前後三年,大敗匈奴,封狼居胥山,隴西千裏沃土歸入漢朝,漢朝國威達到了極盛。漢武帝開隴西之地為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置涼州,河西走廊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自漢以降,河西一州雄據西北,憑大山、守大河,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在河西的歷史上,東晉十六國時代是不得不提及的輝煌時期。西晉涼州刺史張實見晉朝國勢漸亂,陰圖割據。西晉被匈奴後裔劉淵滅亡之後,張實的子孫在河西建立前涼政權,在五胡走馬殺伐於中原的時代,漢族前涼政權為保存大西北獨存的漢文明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五胡時代在涼州共存在過五個以涼為國號的政權,除前涼外還有一個漢族涼州政權,就是唐朝的祖先李暠所建立的西涼。

無獨有偶的是,象前涼、西涼在五胡窺視下頑強存在的漢族政權並非五胡時代專有,五百多年後,這裏又出現了一個漢族涼州政權,這就是唐末宋初的歸義軍政權。

歸義軍政權建立和存在的過程非常艱苦,因為歸義軍是從唐末控制河西的強大吐蕃政權手中經過近百年悲壯奮鬥最終建立的,自建立及滅亡,一直生存各大異族政權之中。歸義軍政權的開創者是唐朝末年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張議潮。張議潮是沙州(今甘肅敦煌)人,生於唐德宗李適貞元十五年(公元 799年)。

唐玄宗末年,北方爆亂了規模空前的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中原百年不知兵,一戰即潰,中原形勢不可收拾。唐肅宗李亨即位後,詔集天下精兵勤王,和安史叛軍進行艱苦的作戰。而北方的回鶻看到唐朝衰落,覺得有利可圖,屢次南侵,對長安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威脅。不過相比回鶻的威脅,西方強大的吐蕃對唐朝造成的傷害更加嚴重。

唐肅宗初年,吐蕃東犯唐朝,攻下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岷州(今甘肅岷縣),唐肅宗當時全力以付剿滅史思明之亂,無暇西顧,務在姑息,大長了吐蕃的貪心。寶應元年(公元 762年),吐蕃軍再次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攻占成州(今甘肅禮縣南)、秦州(今甘肅秦安西)、渭州(今甘肅隴西)。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 763年),吐蕃以雷霆之勢,再取蘭州(今甘肅蘭州)、河州(今甘肅東鄉西)、洮州(今甘肅臨潭)、鄯州(今青海樂都)。同年十月,吐蕃攻入長安,立廣武郡王李承宏為皇帝,唐代宗帶著親貴倉皇而逃。不過吐蕃還沒在長安享受幾天榮華富貴,就被名將郭子儀給趕了出去。

吐蕃東向不成,仍然在河西一帶攻城掠地,廣德二年,吐蕃進圍涼州(今甘肅武威),唐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孤軍不能守,退守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遂失於吐蕃。建中二年(781年),沙州(今甘肅敦煌)再陷,河西隴西盡為吐蕃所有。十余年中,吐蕃數次東來,時而攻城,時則擾邊,唐德宗被吐蕃折磨的近乎精神崩潰。

迫於吐蕃強大的軍事壓力,唐朝在建中四年(公元 783年)與吐蕃在清水(今甘肅清水)簽訂了對唐朝來說喪權辱國的《唐蕃清水盟約》,正式承認了河西地區為吐蕃領土“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

從隋文帝楊堅建國以來,至唐建中年間約二百年,漢族政權再次丟掉具有極大戰略意義的河西地區,百萬漢人盡為吐蕃奴。吐蕃政權為了長久統治河西,對漢人進行殘酷的統治,存在八百多年的漢文明近乎毀於一旦。五十多年後,唐文宗李易曾經通使西域,路過河西。河西漢人聞知唐使節來,紛紛擁道相迎,夾雜吐蕃語痛哭:“皇帝猶念陷吐蕃生靈否?”語極慘痛,讓人不忍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