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人間絕代才子李煜的悲歡人生(第7/10頁)

宋軍曹彬、李漢瓊部長趨進進,在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大敗南唐軍,俘虜南唐兵馬都監孫震,南唐軍主力兩萬余人被全殲,宋軍得到南唐軍馬三百多匹,宋軍仔細一看,狂笑不已,原來這些戰馬都是趙匡胤送給李煜的。

趙匡胤得了便宜就賣乖,讓曹彬等人在采石磯上建造浮梁橋,準備過江。李煜不相信,問中書舍人張洎是不是真有這事?張洎也不相信,便說:“從來沒聽說過長江能建浮梁的,肯定是軍中訛言,陛下不必害怕。”李煜這才放心:“我說呢?曹彬真夠白癡的,呵呵。”

到底是曹彬白癡,還是李煜白癡,很快就有了答案。宋開寶八年(公元 975年)十月,南唐洪州節度使朱令赟率南唐最後的精銳前來摧毀采石磯浮梁,朱令赟放火燒浮梁,沒想到老天不老眼,南風變北風,燒死南唐軍無數,朱令赟也死在大火中。李煜和趙匡胤對抗的本錢本就不多,采石一敗,金陵就直接暴露在宋軍的攻擊範圍之內。

李煜這才知道害怕:原來趙匡胤不是苻堅,那怎麽辦?李煜聽說趙匡胤為人比較寬厚,便想給趙匡胤認個錯。希望趙皇帝能收兵回去,李煜繼續當“兒皇帝”,派國中文人翹楚的吏部尚書徐鉉去汴梁哀求趙匡胤罷兵。

徐鉉風餐露宿趕到汴梁,見著趙匡胤,伏地哭求趙匡胤看在一下李煜十五年來屈膝侍奉大國的份上,給李家留條血脈。趙匡胤是這麽好打發的?不同意。徐鉉急了,大聲質問趙匡胤:“李煜何罪?!陛下如此逼人?!”

趙匡胤看了一眼徐鉉,冷笑:“是!李煜侍朕如父,本來無罪。但現在天下即將一統,李煜仍割據江東,朕為天下百姓計,必須要過江。何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震濼千古的名言,也是趙匡胤留給後人最最出名的一句話,古往今來,最難講的就是一個理字。弱肉強食,自古皆然,你打不過我,我吃掉你就天經地義,沒有什麽道理可講。如果想和強者講道理,唯一的道理就是你要比強者更強,否則,一切免談。

徐鉉伏地流汗,不敢出聲,心想:“國主,我也幫不了你了,你就聽天由命吧。”

開寶八年(公元 975年)十一月,宋軍曹彬、劉遇、潘美等部率軍過江,包圍金陵城。李煜嚇的大氣也不敢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李煜開始向“佛祖”禱告,乞求我佛慈悲,救李煜則個。李煜一方面守城,一方面在宮中吃齋念佛,金陵城中烏煙瘴氣。

曹彬先禮後兵,派人入城給李煜下了一道最後通諜:“金陵你是絕對守不住的,還是早點認相,不然大軍一入,後果自負!”李煜求佛求了一千年,佛祖也沒搭理李煜,李煜轉了幾百圈也沒想出什麽好辦法。只好告訴曹彬讓大兒子清源郡公李仲寓前去汴梁納降,可曹彬等了幾日也沒動靜,又派人去催:“李先生,少耍花招,清源郡公到我這裏談談就行了,不必麻煩天子。只要清源郡公到我大寨,我就停止攻城。”

李煜有些猶豫,中書舍人張洎勸李煜:“別聽曹彬胡扯,金陵城固若金湯,宋軍打不進來的。”李煜老糊塗了,聽信了張洎的鬼話。李煜拒絕曹彬的理由居然李仲寓還沒挑好衣服,曹彬氣的臉都紫了:“耍我?給臉不要臉,攻城!”金陵城孤立無援,城內又沒多少軍隊,哪是宋軍的對手,當下宋軍就破了城。

破城之日,南唐群臣有的投降,有的自盡殉國。右內史侍郎陳喬約定和張洎一起自殺殉國的,宋軍即將入城,陳喬和張洎來到宮中見李煜,陳喬伏地痛哭: “臣有罪!主辱臣死,臣不敢苟活世間。請陛下殺臣,宋主要問,陛下就說是臣小人誤國,宋主必不深責陛下。”

李煜長嘆:“算了吧,國亡在即,至於日後生死,非此時所能知,你就算死了,也無濟國事,再想他法吧。”陳喬確實是個忠臣,可惜李煜“沒時間”用忠臣,致使國勢若此。陳喬已抱死志,號哭一場,上吊自殺。

張洎算著時間,見陳喬差不多斷氣了,告訴李煜:“臣本來也應該陪陳喬殉國的,可陛下肯定要去汴梁見趙皇帝,身邊沒人打理可不行,臣覺得還能為陛下做點事,所以暫時還不想死。”這是什麽人啊?真夠無恥的!

趙匡胤事先交待過曹彬不許在金陵中掠劫財物,並善待李煜一族。曹彬入城後,秋毫無犯,列隊來到內城外,請李煜早點出來。李煜也不去求佛了,佛祖公務比較繁忙,沒時間過問李煜的閑事。李煜本想自焚殉國,抱了一大堆木柴在宮中,可李煜思前想後,覺得自己還年輕,就這樣離開人世有些可惜,便放棄自殺的念頭,決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