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人間絕代才子李煜的悲歡人生(第5/10頁)

在封建社會中,特權階層對文化進行壟斷,對百姓實行文化愚民政策,一般老百姓是沒有條件學習文化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資格起,宋元尤甚。明太祖朱元璋最為典型,朱元璋之前名叫朱重八(叔伯兄弟中行八),他的父親朱五四,他的伯父朱五一,他的祖父朱初一。

文化成了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文化壟斷的惡果就是絕大多數國民的文化素質偏低,直接造成了國民的“弱智”,這也是近代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出了幾個文學大師代表不了一個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物質上的壟斷必然造成文化上的壟斷,文化上的壟斷也必然扼殺一個民族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李煜不是暴君,但他絕對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子,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並不是以能不能吟詩作畫為標準的。皇帝的正業是治國安民,而亂世中的帝王更應該具備較強的軍事能力,否則只能任人宰割。不幸的是,李煜正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帝王,他把盡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學上,雖然成就極高,備受後人推崇。但他的“主要功課”的成績卻一塌糊塗,根本不及格。

當李煜在金陵中吟風弄月的時候,宋開寶四年(公元 971年)春,宋太祖趙匡胤派行營諸軍都部署潘美(就是潘仁美)督軍下廣東,消滅了割據廣東垂六十年的南漢政權,小皇帝劉鋹肉袒出降。同年十月,趙匡胤在漢陽(今湖北武漢)大造戰艦,準備順江東下。

李煜聽著消息,驚出一身冷汗,李煜雖然是個書呆子,但並不笨,知道趙匡胤要幹什麽。這時也顧不得“文化建設”了,讓七弟鄭王李從善以朝貢的名義去汴梁探聽消息。同時為了不讓趙匡胤起殺心,自降國格,連大唐國號都不要了,改稱“江南國主”,所有皇家制度一律自貶,中書門下二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禦史台為司憲府,翰林院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大理寺為詳刑院。

李煜給趙匡胤當“幹兒子”,朝中一些忠義之士看不下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密勸李煜:“宋朝主力多在西線,淮南守兵不多。陛下可以付臣一支兵馬,過江收復淮南,然後陛下選賢用能,積聚教訓,我唐國力強大,趙匡胤必不敢南犯。如果事成,功歸陛下,事敗,陛下可以滅我三族,以向趙匡胤證明這事和陛下無關”林仁肇的建議非常冒險,但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只要李煜少把功夫浪費在文學藝術上,以他的天資,守住江南是不成問題。可李煜生性不喜歡冒險,拒絕了林仁肇。

趙匡胤也知道林仁肇的大名,曹彬等人的能力不比林仁肇強多少,萬一李煜用了林仁肇,豈不壞了大事。在除掉李煜之前必須先除掉林仁肇事,趙匡胤行了一招反間計,派畫師到江南私窺了林仁肇,然後回來畫成圖像故意留在汴梁的李從善看到,李從善大驚:“這不是林仁肇麽?”陪從人員故意說林仁肇已經密降了宋朝皇帝,李從善也是個白癡,不想細想就給李煜寫了封信:“林仁肇已經變節,哥哥早下決斷,不然就要誤大事。”

李煜也是個白癡,加上朝中執掌兵權的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勛和洪州節度使朱令赟向來妒嫉林仁肇,乘機說林仁肇的壞話:“林仁肇性情奸險,為人悍勇,恐陛下難以控制,不如除掉。”,李煜便下毒害死了林仁肇。

趙匡胤沿用後周大臣王樸制定的《平邊策》的統一戰略,已經完成了一半,下一步就要拿李煜開刀了。雖然李煜待自己如父,但趙匡胤不是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鼠目寸光好打發,趙匡胤要的是統一,而不是李煜的謙卑。其實即使李煜敢對趙匡胤耍橫的,也沒有“硬件”上的方便。此時南唐只占有長江以南中下遊地區和江西,北、西、南三面有宋朝大軍虎視眈眈,東面有向宋稱臣的吳越和泉州,四面受敵。雖然李煜在位時間和三國吳後主孫皓很相似,但孫皓至少還保有大半江南,李煜就這巴掌大的地方,加上趙匡胤的雄才大略和超強實力,換誰也沒辦法。

李煜當政十多年來,對外屈膝,對內享受,剛即位時對老百姓的那點“關愛”早飛到爪哇國去了。朝中在職的多是些屍位素餐的“文學家”,國事已經不可逆轉。內史舍人潘佑對此痛心疾首,上疏勸李煜用心國事,李煜當然不會聽他的。潘佑連上七疏,李煜半點反應也沒有,潘佑心灰意冷,請求歸隱江湖。李煜也不想讓他在身邊惹事生非,便罷免了潘佑職務,不過還是留下潘佑,讓他去修國史。潘佑痛國事日衰,再上上最後一道疏,大罵李煜:“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過去夏桀、殷紂、孫皓自取滅亡,為史所笑。現在陛下還不如他們,臣不願和朝中那些畜牲共事,更不願意侍奉陛下這個亡國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