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遺臭千載“千古一帝”石敬瑭和他有血性的侄子(第8/11頁)

石重貴的父親石敬儒早死,他的伯父石敬瑭非常疼愛這個可憐的孩子,一直當兒子養在身邊。石重貴性格比較沉穩,但肚子裏沒多少幹貨,有次伯父讓人教石重貴讀《禮記》,石重貴聽的著不耐煩,便叫道:“別讀了,這根本不是我們石家人應該學的。”

由於石敬瑭的幾個成年兒子都不在人世,小兒子又不懂事,就放石重貴出來多歷練歷練,也獨立處理過一些事情,得到石敬瑭的肯定。但畢竟他不是兒子,石敬瑭死時讓馮道等人顧命,並沒有把位子傳給石重貴。

而接受顧命的馮道想的石敬瑭完全不一樣:石重睿是個小娃娃,拉屎撒尿都要有侍侯,能治得了天下?即使石重睿能在亂世中多做幾年皇帝,等他長大後自己還不知道在不在,擁立之功要等到十幾年才能可能收到利息,這樣的傻事不幹也好。

馮道看上了石重貴,便向景延廣征求意見。景延廣比馮道還猴急,想到一塊去了,當然同意。二人便聯絡其他朝中重臣,背棄了石敬瑭的臨終囑托,把石重睿晾在了一邊,擁立二十八歲的石重貴做大晉皇帝。

如果石敬瑭地下有知,肯定會大罵馮道不忠和石重貴不孝的。雖然石敬瑭有親生兒子,但假設石重睿繼位,在亂世中他又能做幾天皇帝?從三國到五代,小兒皇帝沒幾個善終的。石重睿能管住楊光遠還是劉知遠?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早就不老實的石重貴?後來的周世宗柴榮早死,留下個不懂事的柴宗訓,被趙匡胤奪去了江山。當然,如果柴家還有一個類似石重貴式的人物,即使後來依然不免被奪位,但後周還是有可能多存在幾年的。

雖然石重貴才能一般,比他伯父強不了多少,但有一樣卻是石敬瑭遠遠不及的,就是石重貴對契丹的態度問題。石重貴對伯父當耶律德光的兒子早就不齒,覺得太丟人,耶律德光只比自己大十歲,卻成了自己的“祖父”,不知道惹過多少人暗中笑罵。稱帝之後第一件事就要撇清和契丹亂七八糟的“親戚”關系。當然比“親戚”關系更重要的是國家關系,畢竟稱孫只是家恥,稱臣則是國恥。石重貴也知道飯要一口口的吃,先解決晉朝和契丹的關系。

但朝中對此有爭議,景延廣建議石重貴只向契丹稱孫不稱臣,而樞密使李崧是個“和平主義者”,他說:“先帝向契丹屈膝是為了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沒什麽丟人的。陛下這樣做萬一惹惱了契丹人,大軍南下,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另外一個重臣馮道裝聾,不在中間摻和,管他稱臣還是稱孫,和他又沒什麽關系。石重貴主意早就拿定了,不聽李崧的“金玉良言”,遣使去契丹,只稱孫而不稱臣。言下之意就是說大晉已經獨立了,和契丹是平等的國際法主體。耶律德光氣的大罵石重貴是個“孬孫子”,寫信痛責石重貴,主事的景延廣自恃文武全才,根本不把耶律德光當人物,回信威脅了他幾句。

耶律德光早就習慣了中原皇帝對他奴顏卑膝,也吃慣用慣了中原的東西,石重貴這一翻臉,就意味著以後別想再吃白食了。契丹的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早就恨透了石家人,就勸說耶律德光給不識相的石重貴點顏色看看。當然趙延壽是出於私心,他想讓耶律德光出兵滅了石重貴,然後自己取代石家的當契丹的兒皇帝。

契丹要南下的消息傳到了汴梁,石重貴問景延廣該如何應對?景延廣是個主戰派,先是堅定了石重貴的抗戰決心,然後對即將回契丹的原趙延壽的部下喬榮說:“回去告訴你們家主子,我先皇帝是契丹所立,稱臣是應該的。但現在的大晉皇帝是我們自己人選出來的,和契丹沒有什麽關系。現在能向契丹稱孫,就已經很給你們面子,不要貪得無厭。如果你們皇帝聽趙延壽那個狗奴才的鬼話來侵略我們,醜話先放在這:站著進來的,全都要倒著出去。大晉有十萬橫磨劍,對付你們足夠了。想來便來,我們奉陪到底!”喬榮沒二話,回去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哪受過這個窩囊氣,心想還是趙延壽說的有道理,是該給石重貴點顏色看看,不然真不知道馬王爺長的幾只眼。

景延廣說的並沒有錯,人活的就要有點尊嚴,給人當奴才雖然能討幾碗剩飯吃,但這樣的東西誰能吃的安心?能吃安心的只有兩種人:白癡和奴才。以晉軍現在的實力,還是可以對付契丹的。契丹人實力是很強大,而且還占據有利地勢,但戰爭的勝負走向並不完全取決於軍隊、地理等硬實力,還取決於軍心、民心和戰略決策等軟實力。

石重貴也知道耶律德光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他讓耶律德光受到損害的絕不是什麽面子問題。面子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利益,永恒的利益。